分享

夯實基層“流動”戰鬥堡壘——一個西部山村的農村社會治理探索
2018-02-22 16:16:28  |  來源:新華社  |  編輯:唐志強

  新華社南寧2月22日電題:夯實基層“流動”戰鬥堡壘——一個西部山村的農村社會治理探索

  新華社記者鐘泉盛、徐海濤

  “今年春節期間,我們村組織了三場籃球賽,兩場春節聯歡晚會。之前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和在家的老老少少都來了,熱鬧著咧!”説到春節期間村裏的節慶活動,廣西天等縣進結鎮孟養村黨支部書記李友文頗為自豪。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大量外出務工創業人員的返鄉,讓這個南疆邊陲山村恢復了熱鬧。“從外地開私家車回家過年的人越來越多,村裏快放不下啦!”李友文説。

  在如今的孟養村,嶄新的樓房在通村水泥路兩旁依次排開,村容村貌明顯改善,村民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誰能想到,過去村裏人連溫飽都是問題。”進結鎮黨委書記羅國謠説,天等縣地處大石山區,深山裏的孟養村一度不通水、不通電、不通路,全村人曾自發投工投勞,耗時6個月鑿出一條出村羊腸小道。

  “因為人多地少,大家開始想辦法走出大山,到外面謀生活。”李友文説,面對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困境,上世紀90年代,孟養村的群眾開始到廣東等東部地區務工創業,有的進廠忙碌在生産一線,有的則開辦起米粉店、印刷廠。如今,只有2154人的孟養村,在外打拼人數就佔到一半還多。

  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如何有效破解農村社會治理難題?近年來,天等縣針對這一現象,探索在主要勞務輸入地建立流動黨員支部,讓流動黨員組織生活實現正常化的同時,也讓勞務輸出地的社會治理得到有效提升。

  “以前家鄉的水、電、路還不通的時候,我們自己集資。大家商量決定,在外務工的想辦法籌錢,在家的負責出力。籌了20多萬元,終於把路修通了,拖拉機也能開到村頭了。”回想起村民集資修路的情形,天等縣流動黨員深圳支部書記李永華依舊十分自豪。

  除了積極投身家鄉基礎設施改善事業,李永華和支部同志們還號召深圳的天等籍務工人員共同成立互助基金,為在家或在外的鄉親們解決了不少難題。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應該互相團結,互相幫助。”天等縣流動黨員深圳支部紀律委員豐成偉説,前幾年,村裏有人生了場大病,治療費用需要20多萬元,支部隨即發動在深務工人員捐款,解決了這家人的燃眉之急。

  在過去,部分天等籍流動人員在外犯罪現象曾經比較突出。豐成偉介紹,為解決這一問題,該支部與當地政法委合作,在天等縣各鄉鎮召開法律講座,通過正能量引導年輕人,最終令他們的犯罪率出現明顯下降。

  天等縣流動黨員深圳支部組織委員李友志介紹,目前該支部共有黨員34人,入黨積極分子28人,覆蓋天等各鄉鎮。

  “基層黨組織確實是戰鬥堡壘。”李友志説,“我們要做的,一是把黨員組織好,二是把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發揮好,為在外務工和在家的鄉親們創造更好的工作生活條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