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2月21日電題:廣西北海:南國濱海小城上演“候鳥式春節”
新華社記者吳小康、曹祎銘
京劇、划旱船、東北二人轉……農曆新年期間,這些具有北方特色的文藝節目在廣西北海市上演,而主角是一群“候鳥老人”。在北海市銀灘鎮舉辦的“首屆候鳥文化藝術節”上,濃郁的年味兒也吸引到旅居此地老人們的參與。
北海市三面環海,屬於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2.3攝氏度左右,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城市。每年11月份,來自東北、西北和華北等地區的老人們紛紛南下過冬,待天氣轉暖後再返回居住地,他們被形象地稱為“候鳥老人”。
“北海自然環境優美,氣候溫和,我很喜歡這裡。”參與文化節活動的孫國倫今年62歲,來自甘肅蘭州,曾從事過教師和進出口貿易工作。2000年,她在北海市購買了一套住房,此後她和愛人都會攜老人來這裡過冬。
“以前來北海,高鐵還沒開通,來一趟需要換幾趟車。”孫國倫説。現在,隨著我國高鐵技術的進步和航空業的發展,孫國倫可以方便地回到蘭州。有時候,她和愛人還會坐高鐵去深圳,探望在那裏工作生活的女兒一家。
路海大酒店是北海市較早吸引“候鳥老人”居住的酒店。“2005年之前,每到冬季就是旅遊淡季,客流量銳減。2005年,酒店嘗試開發新的服務類型,即每個月只需繳納60元就可入住酒店,這種賠本賺人氣的行銷方式當年就吸引到幾十位遊客,其中大部分為老人。第二年,更多人慕名而來,居住價也漲到了1600元。”路海大酒店管理公司行銷總監潘燕紅説,現在酒店已成為“候鳥老人”心目中的好去處,冬季往往一房難求。
北海市旅發委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全市接待旅遊人數逐漸遞增,2017年突破3000萬人次。“候鳥老人”的數量也逐年遞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每年已達到10萬人次以上。
隨著大量外來人口及“候鳥老人”的涌入,北海市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也面臨新的課題。不少老人來自大城市,他們對於公共服務的要求更高,而北海市在基礎設施、環境保護、醫療服務等方面仍難以達到他們的要求,這也“倒逼”著當地政府積極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