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依靠高科技從水果“淘金”
2018-03-02 10:54:04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原標題:依靠高科技從水果“淘金”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習總書記的話説到我心坎上了,當專注于科研項目並全力以赴攻克難關時,我更能體會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的涵義。”廣西農産品貯藏與加工學科帶頭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廣西農科院研究員孫健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詮釋了新時代奮鬥的新要義。

  孫健幽默地把他的研究工作概括為兩類:給亞熱帶水果提供“養顏駐容”良方,即亞熱帶水果保鮮技術;依靠高科技從水果裏“淘出金子”,即提高水果産品附加值。

  廣西有豐富的水果資源,但廣西農産品保鮮與加工産業技術相對滯後,産品附加值低。如何突破瓶頸問題?孫健迎難而上。2008年,廣西農科院成立農産品加工研究所,30歲的孫健挑起重擔。當時農産品加工所是名副其實的“三無所”——無辦公場地、無實驗室、無科研人員,全所連同孫健只有8個人。而最棘手的是,院裏只給了13萬元建所經費,該如何開創所裏業務?

  “執著樂觀,向上向善,廣結善緣”成了孫健的“探路石”,他決定“兩條腿”開道,既搞基礎科研又開展科研成果轉化。2009年,孫健帶著研究團隊開始做第一個項目“荔枝的貯藏與加工技術”。

  荔枝好吃,但貯藏是難題。從2009年到2015年,每到7月、8月荔枝成熟季節,孫健就帶著團隊奔波在我區荔枝主産區靈山縣、欽州市、桂平市、貴港市。為了確保在同一天採摘不同品種荔枝、同一天送入實驗室檢測,孫健與團隊起早貪黑,頂著酷暑乘坐麵包車、運貨車,每天蓬頭垢面地趕四五百公里路到各縣採集鮮果,當天趕回實驗室後小心翼翼地一枝一枝剪出單果進行分析檢測、收集數據比對。實驗室裏沒有空調,他們汗流浹背地侍弄水果;沒有自動分析儀,他們一個試管一個試管地接流份、一個樣品輪著一個樣品地點薄層。記不清灑下多少汗水,也記不清在實驗室裏奮鬥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最終,這個研究項目發表了7篇SCI國際論文,並獲得2015年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

  “頂天立地”是孫健給自己和團隊訂的科研目標。“頂天”就是力爭科研成果達到現階段同類研究的國際先進水準。“立地”就是讓科研成果落地成金,讓農民受益。近10年來,孫健為此孜孜以求。

  2017年6月,為了入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與國內頂尖團隊競爭加入一個具有前瞻性的重大項目的全國聯合研發組,孫健和助手不顧高原反應,從南寧直飛拉薩進行項目構建的工作彙報。到拉薩還沒住進賓館,他的助手就暈倒了,孫健雖然沒被高原反應擊倒,但頭痛欲裂的感覺伴隨拉薩的整個行程。“到當地了解聯合研發項目構建的最新情況後,我急需調整項目攻關內容的PPT,但高原反應鬧得我連續兩夜睡不著,只能忍痛咬牙堅持修改。”現場彙報當天結束那一刻孫健差點倒下。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如願以償入圍了今年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團隊。

  擼起袖子加油幹,換來一張亮眼的成績單:孫健和團隊研究的廣西特色農産品採後褐變衰老生物學機理與生物保鮮物流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農産品加工科研成果先後獲得農業部、自治區等各級科技獎勵20多項;制定的荔枝、龍眼、香蕉、芒果、火龍果、百香果、柑橘等水果採後商品化處理與保鮮物流技術規程等11項地方標準,不僅結束了廣西大宗水果採後商品化處理無標準可循的局面,而且還在近三年新增産值幾億元;孫健入選2017年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他建立了國家“萬人計劃”人才團隊、國家香蕉産業技術體系加工功能研究室;他組建的“廣西果蔬貯藏加工新技術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廣西香蕉保鮮與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也成功獲批。(原文編輯:曹麗媛 作者:李新雄 關妮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