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在廣西北部灣高鐵上的“鋼軌醫生”
2018-03-05 12:45:28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編輯:唐志強

  摘要提示:高鐵白天運營,夜間停運檢修。於是便有了一支鐵路“特種兵”,他們每天從淩晨開始為鐵路鋼軌安全“把脈”,也被稱為“鋼軌醫生”。

  (新春見聞)行走在廣西北部灣高鐵上的“鋼軌醫生”

  中新網欽州電 題:行走在廣西北部灣高鐵上的“鋼軌醫生”

  作者 封榮權 楊志雄

  高鐵白天運營,夜間停運檢修。於是便有了一支鐵路“特種兵”,他們每天從淩晨開始為鐵路鋼軌安全“把脈”,也被稱為“鋼軌醫生”。

  “春運期間高密度行車,鋼軌很容易出現疲勞傷損,不及時檢查,就存在安全隱患。”廣西沿海鐵路公司欽州工務段的鋼軌探傷工劉興元3月2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劉興元今年31歲,已經有8年的探傷經驗。

  “等線路上所有動車停穩以後,我們才能出車,大約第二天早上5點就能返回到。”3月1日晚22時,廣西北部灣高鐵上的列車逐漸停開,劉興元和工友們開始行動,他們當晚任務是要在4個小時裏為210公里的高鐵線路探傷。

  “和我們平時體檢一樣,鋼軌在高負荷之後,一樣需要體檢。”劉興元説,他們“出診”就是開著鋼軌探傷車在鐵路上跑,為鋼軌做“B超檢查”,排除鋼軌內部隱患,確保鐵路大動脈動車組及客車安全正點開行。

  劉興元説,高鐵安全無小事,高速衝擊下,針眼兒大小的損傷,都有可能導致列車脫軌。春運期間行車更密集,他們需要縮短探傷週期,連續作業十幾天是常有的事。

  從事這項工作8年來,劉興元和工友們一起,跑遍了廣西北部灣的鐵路線,發現了多少鋼軌傷損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

  “沒有探傷車以前,我們是用人工小車探傷,每天徒步只能走八、九公里。2014年單位引進了大型鋼軌探傷車,速度快多了,相對人工小車探傷,效率提高了近30倍。”劉興元邊操作電腦邊介紹。工作臺上大大小小的顯示屏共9個。

  按照分工,劉興元當晚負責數據回放,2名工友分別負責監控實時波形和監控檢測輪。“需要等車子運行半小時後,才會有數據産生。”劉興元介紹,在這之前他主要協助工友們監控螢幕。在檢測過程中,鋼軌內部的傷損狀況都會通過不同顏色和形狀的標記實時反映到探傷車載電腦顯示屏上。

  淩晨1點20分,探傷車抵達南寧東後,他們收到調度通知説由於檢修線路已被封鎖,意味著要等待線路開通才能返回。劉興元和工友們利用這個空檔,抓緊對探傷數據進行回放分析,仔細核對。

  回放的時候要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劉興元拿起桌子上的眼藥水,往幹澀的眼睛裏滴了幾滴,做足“戰前”準備。“回放速度一般是每公里1分鐘,鋼軌狀態好的話會快一些。”

  回放到半,劉興元停下來,指著螢幕上一處米粒大小的紅色圖形説,“這種形狀的標記就是疑似傷損,我們要做好記錄,及時報給高鐵探傷工區的工友讓他們趕去現場校對。”

  淩晨3點50分,線路開通,車子重新啟動,劉興元站起身活動了一下關節,拿出隨身帶的麵包吃了兩口,又重新進入工作狀態。

  回放完所有數據以後,天已漸亮。簡單吃過早餐後,家住廣西欽州市的劉興元就抓緊回家休息了。下午睡醒後,他還要和工友保養機器設備。

  劉興元説:“和每天徒步推車探傷的工友們比起來,我們不算累,只要列車能安全行駛就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