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事共襄
讓傳統文化盛開時代花朵
——住桂全國政協委員支招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傳承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王春楠 喬曉瑩
“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凝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薄精神力量。”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段話,讓住桂全國政協委員深感振奮。連日來,他們圍繞如何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展開熱烈交流。
“京族是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只有不到3萬人口。”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廣西區委主委夏寧説,在全球化背景下,京族的語言“字喃”已成為中國130種語言中的瀕危語言之一,京族古歌獨弦琴還沒有一本正式的京族音樂歌譜。
她建議,制定京族傳統文化傳承及發展規劃,加快京族民族語言“字喃”傳承與保護進程,重視和支持京族等少數民族戲劇劇目創作。同時,加強對京族傳統文化傳承的指導工作,制定京族少數民族戲劇人才培養中長期規劃。
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到,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歐彥伶深有感觸地説,這凸顯了文化遺産保護注重傳承的重要性,令人鼓舞。
“羅城只有一名自治區級仫佬族刺繡技藝非遺傳承人,今年已經61歲了,她最發愁的就是收不到徒弟。”歐彥伶表示,傳承發展民族文化需久久為功,建議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做好傳統文化技藝的檔案收集整理和傳承人的選拔增補,讓傳統文化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
“隨著現代社會快速發展,少數民族文化傳承都面臨諸多難題,尤其是像毛南族、仫佬族、京族等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文化保護,應該更加重視。”作為一名毛南族的全國政協委員,韋震玲建言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設立國家級毛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我們特有的民族文化,如果自己都不主動保護,還能靠誰來保護呢?”
多年來,彩調劇《劉三姐》的演出不僅讓“劉三姐”的形象和歌聲成為廣西的文化象徵,也搭建了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對接的橋梁。
“但是,新一代‘劉三姐’人才選拔卻極其困難。”全國政協委員、廣西戲劇院院長龍倩道出了背後的心酸。由於青年演員的工資待遇低、少數民族戲劇演員人才引進政策缺失,致使演員更新換代停滯,劇目傳承工作滯後。
“有時候,一部戲就是一個民族的藝術群雕,也是一個民族積澱的歷史文化傳統的濃縮展現。”龍倩建議加大對少數民族戲劇創作的扶持力度,設立少數民族戲劇發展專項資金;大力培養少數民族戲劇人才,建立相配套的薪酬體系;大力支持少數民族戲劇院團建設,將少數民族戲劇院團排練演出場館設施列為“十三五”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項目,制定務求實效的扶持措施,建立少數民族戲劇可持續傳承發展的常態機制。
“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委員們表示,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傳承和發展好少數民族文化,讓中華文化錦繡大花園百花齊放、萬紫千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