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速推進向海經濟發展
2018-03-12 10:03:57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本報記者 張冠年

  一灣碧海,滿載夢想。

  海是廣西的優勢。廣西海域面積約12.9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1628.6公里,是唯一與東盟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份。

  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強調,要建設好北部灣港口,打造好向海經濟,寫好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

  自治區黨委、政府為推進海洋強區建設做出一系列決策部署。這些年,從“風生水起”到“千帆競發”,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迸發的活力令人矚目:以不到廣西1/5的土地、1/4的人口,創造了廣西超過1/3的經濟總量、四成的財政收入、近一半的外貿總量。

  然而,總體來看,廣西海洋經濟基礎差、底子薄、總量小,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相比,廣西海洋生産總值差距較大。在新的歷史機遇面前,我區如何發揮海的優勢,釋放海的潛力,把向海經濟打造好?

  “廣西發展向海經濟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稟賦豐裕的資源優勢。”自治區海洋和漁業廳廳長蔣和生委員認為,北部灣是我國著名漁場和南珠産地,海洋生物、濱海旅遊等資源十分豐富。這些年來,尤其是北部灣經濟區設立以來,經濟區主要經濟指標成倍增長,增速領跑全區,基本形成支撐全區加快發展的主要區域和戰略引擎。去年,廣西海洋經濟總産值首次突破1300億元。

  “但是,這些年廣西海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日趨優化、海洋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不斷協調推進的同時,也存在三重三輕的突出問題,即:重近岸開發輕深遠海利用,重資源開發輕海洋生態效益,重眼前利益輕中長遠發展謀劃。”蔣和生建議,廣西應進一步做好北部灣和南海海域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工作,完善航運物流、碼頭等南向通道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升級發展臨港工業、海洋裝備製造業等海洋産業。同時,積極利用區位優勢,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實現陸海統籌、協同發展。

  “北部灣經濟區一水連東盟,是廣西對外開放合作的龍頭。擴大開放,深化合作,必須高擎‘龍頭’。”北海市委政法委副書記莫華福代表建議,應利用廣西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獨特區位優勢,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帶動戰略,建立泛北部灣港口聯盟,加密連接東盟各國主要港口的直航航線,為向海經濟搭建暢通的交通脈絡。

  莫華福代表認為,廣西還應紮實推進海洋生態建設,完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協調合作機制,嚴格劃定海洋生態紅線,強化海洋生態紅線管控,努力打造一條生態優先、綠色崛起的向海經濟發展之路。

  翟京宋代表是來自位於欽州港的中石油1000萬噸煉油項目的技術管理人員,他十分關注北部灣經濟區産業的發展。他認為,廣西發展向海經濟,要充分利用北部灣的海洋資源、海港資源、海景資源優勢,推進海洋生態、海洋科技、海洋産業升級,著力打造電子信息、食品加工、醫藥健康、海洋生物等高端生産製造業集群和港航物流、濱海旅遊、休閒體育等現代服務業集群,讓現代文明産業與沿海城市融合共生,實現産業發展與城市建設、生態環保有機結合,提升經濟活力、塑造城市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