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賴叔的脫貧故事:“弱鳥”先飛成頭雁
2018-04-02 14:36:09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弱鳥”先飛成頭雁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鄧盛龍

  編者按 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激發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奮鬥創造幸福生活的內生動力,堅定脫貧致富的信心、決心,本報今日起在“我奮鬥 我幸福”專欄下開設“脫貧故事”分欄目,集中宣傳報道我區一批脫貧先進典型,展示貧困群眾自力更生、開創致富之路的好經驗好做法,敬請垂注。

  以前,村裏人叫賴運升“老賴”,透著鄙視;現在,稱呼“賴叔”,滿懷尊重。

  “運升這個名字,沒給我帶來好運氣。”3月29日,春分過後,南寧市邕寧區那樓鎮中山村那志坡的桑田綠意盎然。57歲的賴運升佝著背,整張臉都埋進了嫩綠裏,一邊手腳麻利地採摘桑葉,一邊自嘲地説。

  佝背,是因為14年前的一次意外,造成脊髓骨損傷,落下三級殘疾。這還不是賴家全部的壞運氣:賴運升做生意失敗,光向銀行就借了5萬元,親朋好友借了個遍;妻子種桑養蠶,但技術不過關,別人年收入至少上萬元,賴家一年僅有幾千元。

  因為窮,兒子以630分優異中考成績考上重點高中,卻不得不去廣東打工。話及傷心處,這個堅強漢子潸然淚下。

  賴運升為此沒少吃苦頭:在鄰村水果基地務工,甚至去珠海趕海捕魚,哪有活幹就去哪,終於在4年前還清了債。一心想著脫貧致富的賴運升跑到中山市開粉店,不想又虧了。

  再回到村裏,賴運升終於迎來了好運氣:村裏的桑蠶專業合作社創建了陽光助殘示範基地,那樓鎮及周邊鄉鎮100多名殘疾人通過養蠶脫了貧。最關鍵的是,合作社有南寧來的技術員指導。

  賴運升的心熱起來了。

  心動,就要行動,更要腦動。他説服妻子重操舊業種桑養蠶,他來當主力。

  “你行嗎?以前蠶寶寶誰在吃誰在睡,你都不懂。”妻子説。

  “合作社不是有技術員嗎,看我的。”賴運升用的是“笨辦法”,合作社怎麼養,他就照葫蘆畫瓢——合作社用竹編給小蠶作“床”,他也用竹編;合作社用石灰消毒,他也用石灰。遇到不懂的,就不厭其煩地請教技術員談有興。

  重新養蠶第一年,賴家就迎來豐收,年收入5.5萬元。

  去年春節前,賴家建起2層新樓房。賴運升已不滿足“小打小鬧”了——他與合作社合作按3:7比例出資,共建了一個面積380平方米的蠶農實訓基地,基地養蠶收入歸賴運升所有。目前,基地正在安裝自動化養蠶設備,他任技術講解員。“基地每批蠶可出繭175公斤,市價60元/公斤,一年12批,今年有搞頭了!”賴運升説。

  在合作社2000多名社員中,賴運升成了傳奇,3年內完成了人生“三級跳”:2015年脫貧,2017年建新房,2018年搞實訓基地,成為中山村種桑養蠶的領頭雁。

  種桑養蠶是個辛苦活。兒女勸賴運升:“家裏的債都還清了,別那麼拼。”賴運升一瞪眼:“不拼好日子能從天上掉下來!”

  也有人背地裏説賴運升“傻”。按他的情況,可低保兜底脫貧,“賴著政府就脫貧了嘛。”賴運升一聽火了:“我背是駝了,但還有手有腳呢。曬著太陽,等著政府和幹部來幫脫貧。丟不丟人!”

  “村裏有賴叔,真好!”駐村第一書記杜艷芳説,中山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89戶772人,已在2017年整村脫貧。“一味‘等靠要’,提起賴叔,誰還能不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