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廣西春茶園見聞:採摘更快樂 産業愈強大
2018-04-03 10:13:04  |  來源:新華網  |  編輯:唐志強

  新華網南寧4月2日電(記者劉偉、鐘泉盛、何偉)由於氣候溫暖,廣西靈山、浦北的春茶要比不少地方早上市一個月。在數萬畝茶園裏,勤勞的茶農又開始起早貪黑地忙碌。

  記者近日走進靈山縣石塘鎮鎮安村許峰茶廠300畝茶園看到,數十個頭戴斗笠、身背茶簍的茶農站在一排排翠綠的茶樹間,雙手快速地在嫩葉間飛舞,一小會兒工夫過去,茶簍裏就多了幾捧帶著露水與清香的鮮茶葉。

  石塘鎮化龍小學退休教師陳桂連是這片茶園裏數一數二的“採茶狀元”。她每天早上七點多出門,下午六點回家,中午休息半小時,每天採15斤左右的鮮茶,可以掙100多元。

  孫輩已經到了上學的年紀,自己也有退休工資,為何還要起早貪黑地辛苦勞作?陳桂連笑著對記者説:“2004年我就開始摘茶了,當時是要供兩個孩子上大學。現在更多地把採茶當作鍛鍊身體。來這裡同伴多,大夥説説笑笑,心情愉快,身體也更健康。”

  走進石塘鎮許峰茶廠,工人們正在按照一道道工序製作茶葉,廠房裏烘乾茶葉的鍋爐燒得正旺。茶廠負責人鄒俊許告訴記者,除面向大眾消費者的産品,茶廠近年來也製作每斤價格在千元左右的高端茶,採用的原料都是單芽。“38000顆芽頭才得一斤茶,一年只産2000斤”。

  在靈山縣平南鎮中茗茶業有限公司廠房裏,兩條國內先進的茶葉生産線正在作業,一股濃郁的茶香撲鼻而來。公司負責生産的副廠長梁先賢告訴記者,這些剛採摘的新鮮茶葉經過萎凋、殺青、揉捻、發酵、烘乾等工序後,就可以成為合格的成品茶了。

  這家公司董事長易華康告訴記者:“靈山縣茶葉資源豐富,但比較效益不高。圍繞打造高品質名優茶目標,目前公司已發展了3500畝茶葉種植基地。我們既要提升茶葉種植水準,又要改進製作工藝,同時還搞茶旅結合,大力發展觀光養生旅遊業。”

  平南鎮黨委書記勞昌介紹,全鎮山多地少,鎮上有大大小小的茶廠12家,茶葉基地6000多畝,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三五分地種茶,一畝茶樹産值可達7000元。一些年紀大的、不能外出打工的村民大都以茶葉種植為主要收入來源。

  在位於浦北縣北通鎮五皇山國家地質公園境內的林中茶示範區,幾千畝樹齡將近60年的老茶樹鋪滿一座座小山,這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種下的老茶樹,七十年代後便丟荒了。直到近幾年,浦北縣五皇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包下這片茶山,並開始細細打理這些老茶樹。

  據該公司生産負責人龐開釗介紹,目前公司有6000多畝茶樹,除了種植的,還有樹齡上百年的野生茶。種植過程中不施肥,不灑農藥,為的就是確保茶葉品質。公司每年産幹茶一萬斤左右,高端茶葉每斤賣到3000元,通過電商等渠道銷往全國各地。

  行走在五皇山脈間,空氣清新,微風拂面。這家公司不僅生産茶葉,還搞鄉村旅遊,眼下正在興建客房和泳池,為遊客提供住宿、餐飲和觀光等服務。

  “公司聘請100多名員工,與擁有40多戶成員的合作社合作,同時還租用6個村的集體林地,拓展了當地農民的收入來源。”龐開釗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