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醫聯體之“通”破群眾看病之“痛” 我市因地制宜加快建設緊密型醫聯體
醫生到醫聯體成員單位現場指導業務。 記者葉禎攝
讓資源與技術“多跑”,讓病人少跑,引導有序醫療,這是南寧市政府力推醫聯體的初衷。一直以來,形形色色的醫聯體突破醫改發展困境:破除行政區劃、財政投入、醫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壁壘。改革不能搞“一刀切”,我市因地制宜,結合各縣區、各醫療衛生機構實際,積極推進縣域醫共體、城區醫共體、綜合醫聯體、專科醫聯體建設,有效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可及。
公立醫院齊發力 醫聯體單位多點開花
2015年,南寧市創新在各縣及部分城區啟動縣鄉醫療服務一體化管理改革,將21家縣(城區)級醫院、1家市二級醫院、99家鄉鎮衛生院納入一體化管理。此後,我市先後組建了2個綜合醫聯體和5個專科醫聯體,成員單位達197家,全市所有三級醫院全部參與醫聯體、所有縣區都有三級綜合醫院幫扶指導。
統一的技術標準、統一的診斷路徑、統一的治療規範、統一的服務管理,這是我市在醫聯體建設中開出的“良方”。
在3年時間裏,各大醫院緊跟深化醫療改革的步伐,不斷壯大醫聯體隊伍,逐步完善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上下聯動、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的分級診療機制,醫聯體單位在南寧多點開花,造福越來越多的邕城百姓。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我市各醫聯體下級醫院上轉病人5萬多人次,上級醫院下轉病人7000多人次,同比增幅均超10%,上轉患者均享受到優先診療、優先檢查等,免去重新排隊檢查等環節,進一步提升了醫療服務的連續性和便捷性。
醫療服務一體化優質醫療資源普惠更多群眾
若不是得到南寧市第八人民醫院一體化的縣鄉醫療服務,西鄉塘區壇洛鎮的一位村民去年有可能因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得益於市八醫院派專家挂任衛生院業務副院長及查房出門診,才及時發現該名危重患者的病情。
基層醫療機構設備跟不上、醫務人員技術良莠不齊,是推進醫聯體工作的難點和痛點。為此,南寧市在堅持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和行政建制、職能任務和收費標準“三不變”的基礎上,由縣人民醫院對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人員、業務和財務實行統一管理,並下派專家骨幹到基層蹲點指導,進行業務培訓,開展病例討論和護理查房。
其中,市八醫院通過派專家挂任醫聯體單位業務副院長及查房出門診、建設覆蓋衛生院的心電網絡診斷中心、醫學影像遠程會診平臺等措施,讓優質資源下沉,讓城市醫生和技術往基層跑,衛生院的管理進一步規範,診療能力明顯提升。
據統計,2017年西鄉塘區各衛生院住院0.48萬人次,同比增長23%;城區新農合危急重病人搶救成功率逐年提高,從2015年的87%提升至2017年的95%。
“造血式”幫扶激發基層醫療機構內生動力
“如何讓基層醫療機構提升服務能力,這是我們在醫聯體建設中所面臨的問題。”市八醫院副院長曾偉告訴記者,為了讓基層醫聯體單位激發內生動力,該院定期派出副高以上的醫療精英到基層指導業務,通過建立“一對一”共建關係和師徒式傳授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業務培訓。
西鄉塘區壇洛鎮中心衛生院院長甘明説:“結對醫生就是我們的老師,遇到臨床問題及時與老師聯繫,接受老師的指導,不僅能增強我們為病人診治的信心,還能收穫病人的尊重。”
這樣的“造血式”幫扶,在我市各醫聯體單位已全面鋪開。在興寧區三塘鎮衛生院,院長韋冬梅表示:“在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幫助下,我們衛生院2017年的就診量達16萬人次,同比增加1萬人次。此外,市裏專家來我們這裡坐診,院裏所有醫務人員的服務能力上了一個檔次,群眾真正享受到了在家門口看病的便捷。”
以市一醫院、市二醫院為例,截至今年4月,兩家醫院醫聯體共派出108名專家骨幹到各縣區駐點,完成診療47818人次,開展手術1135例次,會診及疑難病例討論1496次,義診7279人次,示教手術130例,開展學術講座671次,指導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9次。(記者 潘薇薇 原文編輯/莫丹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