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里秀美邕江”初露芳容
當代生活報  2018-05-17 17:22:26

  原標題:曾經坑坑洼洼、小船密布 如今綠植茵茵、步道環繞

                            “百里秀美邕江”初露芳容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江南亭子一帶的江畔秀麗開闊

  江南亭子一帶的江畔秀麗開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江北永和橋一帶景觀

  江北永和橋一帶景觀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柳沙新景

  柳沙新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曾經的邕江水上人家(攝于2012年)

  曾經的邕江水上人家(攝于2012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已經可以看到江濱路的雛形。(資料圖片)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已經可以看到江濱路的雛形。(資料圖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921年的南寧洋關碼頭(資料圖片)

  1921年的南寧洋關碼頭(資料圖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973年的邕江賓館,從遠處可以看到邕江兩岸。(資料圖片)

  1973年的邕江賓館,從遠處可以看到邕江兩岸。(資料圖片)

  當代生活報記者 梁如雪/文 徐天保/圖

  核心提示

  “以前這一片,沒有什麼景色可言的。我們居住在這裡好多年,看到的都是道路很泥濘、到處都是污水橫流的樣子。”昨日下午,南寧市的王女士帶著她的外孫女,在淩鐵大橋一帶的邕江岸邊漫步。在她的指引下放眼望去,她所説的以前那片衛生死角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步道縱貫交錯、處處綠地鮮花的景觀工程。

  這些沿岸美景得益於淩鐵大橋至白沙大橋段的邕江綜合整治和開發利用工程。不止如此,如今的邕江兩岸自高空俯瞰下來,很多曾經坑坑洼洼的灘塗荒地都已經完成蛻變。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條母親河的“前世今生”——

  溯源

  邕江臨江居民多為“官N代”

  對於世代生活在南寧這座城市的人們來説,邕江是一把不可或缺的“記憶鑰匙”,每個人的成長與生活,都與這條母親河密不可分。在《舊唐書·地理志》中,邕江被稱為“溫水”,是龍母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最近幾十年來,人們陸續從邕江中出土了不少古文物,眾多的考古發現為這樣一個古老而現代的命題提供了現實依據:邕江不僅是南寧人的母親河,也是南寧人的文物寶庫。2010年,南寧市民李先生從邕江上游三江口的漁民家淘到一把呈深灰色的刀具,經廣西考古研究院專家考證後確認其名稱為戈,産于戰國或是漢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這些文物也向我們展示了古代金戈鐵馬、兵戎相見的慘烈場面,更留給我們關於邕江流域歷史文化無限的想像空間。據考證,如今我們所熟悉的南湖,在古時其實是南寧最早、最宏大的水利分洪工程。

  到了明朝以後,邕江沿岸人流密集,很多南寧下廓街(現江北大道臨江街的一小段)、臨江街的居民都是明代官吏的後裔,這一帶的居民也衍生出了一種特殊的語言“南寧官話”。

  變遷

  水上人家曾是一道文化景觀

  上個世紀以來,在邕江兩岸邊上曾經生活著一群人,他們以船為家、以船為生,這些人被稱為“水上人家”。在邕江邊居住了大半輩子的劉叔説,從他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在船上生活,他的父親、父親的父親,也都是在船上度過一輩子的。

  這些住在江上的人主要以打魚、撈螺為生。很多老南寧人仍記得,在上個世紀90年代,每天上下班途經邕江大橋時,放眼望向邕江沿線兩岸,一排排的木船挨挨擠擠,特別是到了傍晚時分,船上掌燈停靠,可説是南寧一處特別的文化景觀。不過,這些水上人家經年累月在江裏打撈的生活方式,不僅給邕江水生態、兩岸環境、市容市貌帶來不良影響,其貧苦生活也成為擺在政府面前的一大民生難題。

  2012年底,為了治理邕江兩岸環境,南寧市逐步啟動“水上人家”搬遷工作,全市邕江整治範圍從石埠三津渡口到三岸大橋河道。到2016年之後,搬遷工作基本完成,大多數船民住進了政府提供的陸上安置房。邕江邊這道曾經的“風景線”消失在了市民的視野之中。

  今貌

  灘塗荒地蛻變濱水美景帶

  歷經多次變遷,如今的邕江兩岸究竟是什麼模樣?記者對民生廣場、柳沙半島、淩鐵大橋一帶進行了走訪。在邕江一橋暢遊閣一帶可以看到,兩岸浮船已經不見蹤跡,周邊居民私挖菜地而導致的河岸坑洼不平的景象,也基本被綠化帶取代。在大坑口一帶,一位出門散步的市民正在觀賞江邊的綠化工程:“我每天都要來江邊看看。以前這裡是個停車場,現在正在改建成江邊的綠化帶,很期待它完工後的樣子。”

  自2012年,南寧市委、市政府啟動邕江兩岸綜合整治和開發利用工程至今,南寧“百里秀美邕江”已經初見成效。現在,在邕江南岸的桃源大橋至淩鐵大橋段,你可以感受到頗有南寧特色的“平西情懷”,岸邊建設了融合平話山歌和師公戲等民俗元素的平話懷古廣場、師公戲小劇場、平話劇場;而站在柳沙公園較高處遠望,又可看到邕江岸邊的貝丘文化景墻、“和諧之門”等景觀。真的是不看不知道,邕江兩岸如今已經美成了這個樣子。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