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城港市上思縣: 戶戶有産業 “窮帽”甩得快
廣西日報  2018-05-21 18:22:29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上思縣十萬大山堅果産業(核心)示範區,是當地最大産業扶貧基地。

  上思縣十萬大山堅果産業(核心)示範區,是當地最大産業扶貧基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上思縣那琴鄉排柳村果農在自家柑橘園採摘。

  上思縣那琴鄉排柳村果農在自家柑橘園採摘。

  廣西日報記者 黃興忠 通訊員 韋世仙 黃國一 文/圖

  4月底,上思縣扶貧工作迎來豐碩成果,2018年自治區脫貧攻堅推進大會正式宣佈該縣實現脫貧摘帽。在交流會上,該縣産業扶貧經驗引人關注。該縣對全縣500多戶重點貧困戶採取一對一盯緊幫扶,讓每個貧困戶成功發展産業,均有自己的穩定産業。産業扶貧實現了由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産業覆蓋九成貧困戶

  5月15日上午,上思縣華蘭鎮德安村道上,拄著拐杖的李加模趕著23頭牛,看不出,這個殘疾貧困戶,用一年多時間成了村裏脫貧榜樣。他被鎮裏人稱為“牛人”,説他“牛”,不僅因為養牛,還因為這23頭牛,讓他今年收入13萬多元。而兩年前他還是村裏窮得叮噹響的貧困戶。

  他是縣裏實施“5+2”産業扶貧的最早受益者。2016年以來,上思縣實施“5+2”産業扶貧,即糖料蔗、豬、牛、優質稻和雞5個主導産業,松、鴨2個備選産業,由貧困戶自選。選好産業後可獲5萬元3年免息貸款。李加模選擇了自己熟悉的養牛産業,當時他購買了15頭牛,半年後,母牛産仔,增加到23頭,如今,平均一頭牛可賣6000元。

  上思縣扶貧攻堅辦領導介紹,該縣推行“5+2”産業扶貧以來,有4346戶貧困戶選擇了相關産業,覆蓋率達92.2%,5個主産業中,覆蓋面最大的是糖料蔗,貧困戶佔比60.5%,很多貧困戶因此脫貧;像選擇養牛、鴨和種植香糯、松樹等種養業的,雖然佔比不大,但非常有特色,90%以上貧困戶養殖成功並脫貧。

   合作社抱團興産業

  “對貧困戶説千道萬,不如見到實惠,有錢賺,貧困戶會自動找上門,産業扶貧可迅速推進。”在妙鎮有生村第一書記彭宇指著村委前面一大片蓮霧基地説,這片基地是以“公司+村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的試驗基地,貧困戶通過參股入社,全村36個貧困戶,26個加入合作社從事種植業,均在2017年底前脫貧。

  有生村村民李學跟著村合作社在蓮霧地裏套種了5畝鳳梨,當年大獲豐收,結果村民紛紛仿傚加入合作社,套種了1萬多株台灣鳳梨。種下去頭一年,鳳梨就實現産銷兩旺,參與種植的貧困戶增收了五六千元。第二年該村乘勢而上,共建成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6個,在合作社的推進下,百香果、牛大力、肉牛、肉雞等産業開始上規模,不但貧困戶加入,其他村民也紛紛加入。

  那琴鄉排柳村小替屯的羅冠華,加入村裏合作社養鴨,一年後順利脫貧。他告訴記者,因為合作社經常組織技術員來村裏傳授種養技術,只要參加了合作社,都可學技術。

  彭宇告訴記者,村裏合作社有兩大功能,一是經常聘請種養技術人員來村搞培訓,有時直接到田間地頭指導,這些技術員都是縣政府免費派來的,只要合作社提出培訓計劃,都按時授課;二是為貧困戶擔保貸款,提供雞鴨苗等,等貧困戶賺錢後再還錢。

  如今全縣32個貧困村均已成立村民合作社,以“村民合作社+”的模式運營,扶持貧困戶發展産業,實現特色産業覆蓋所有貧困戶。

  “真金白銀”予幫扶

  “其實,一些貧困戶在貧困線上打轉轉,很大程度上缺少物資,即使給他們免息貸款,但不知發展什麼,如何穩定發展,有些貧困戶不敢貸款,怕以後還不上錢。”上思縣扶貧攻堅辦主任淩以發説。對此,該縣直接給予發展項目扶持,即物資扶助。扶上一段路後,産業穩定後繼續發展,覺得不適合,改成別的産業,直到穩定賺錢。物資扶助就是確保貧困戶穩打穩扎發展産業。

  那琴鄉排柳村的羅康生被精準識別列為貧困戶後,政府先通過危房改造讓他告別了茅草房,又免費給他提供雞苗,但幾個月後他因養殖技術不過關失敗。最後通過扶貧幹部上門溝通,他想發展電商。鎮政府幫他建立電商平臺並提供幾千元蜂蜜、香糯等土特産,半年後電商銷售成功並賺了一筆錢。信心大增的他提出貸款壯大電商銷售品種,第二年他的電商平臺銷售十幾種農産品,2016年底實現脫貧。

  今年以來該縣共投入1400萬元,按照人均千元給予未脫貧戶産業扶持,發放物資扶助,這些物資包括肥料、牛仔、豬苗、雞苗、魚苗等。除了政府投放資金外,該縣還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幫扶。通過愛心捐贈、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幫扶貧困村、貧困戶,今年扶貧日期間,該縣收到社會捐贈170多萬元(含物資折款)。這些錢均通過實物的方式發放到貧困戶,進行實物扶持,讓他們慢慢發展産業,形成了甘蔗、香糯、肉牛、生豬、肉雞及松樹、香鴨産業。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