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進”“退”之間有乾坤
廣西日報  2018-05-28 17:55:58

  原標題:“進”“退”之間有乾坤——看廣西工業如何爬坡過坎、持續向高品質發展邁進

  傳統産業是廣西工業的家底和支柱,佔廣西工業比重70%以上,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90%。在資源環境觸及“天花板”、傳統動能逐漸減弱的形勢下,廣西工業如何爬坡過坎、持續向高品質發展邁進?

  調結構提高有效供給

  5月中旬,走進柳鋼冷軋板生産車間,無人天車在高空行走,抓取鋼卷,運送到指定位置碼放。這些高附加值鋼材將被用於空調、熱水器、電梯等産品生産,在國內外擁有廣闊的市場。

  今年3月,廣西首套無人化天車在這裡投入使用,標誌著“柳鋼智造”在工業智慧化領域邁出領先一步。

  繼2017年營業收入、利潤創下歷史最好水準後,今年柳鋼又迎來了開門紅,前4個月累計實現利潤25億元,同比增加21.51億元、增長6.16倍。

  幾年前,這個有著60年曆史的老企業還在全行業下滑的困境中舉步維艱,大部分鋼材産品價格斷崖式下跌,鋼材庫存積壓嚴重,過去高速粗獷的發展道路已走到了盡頭。

  柳鋼人意識到,要生存,必須從供給側入手,全面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柳鋼一手抓淘汰落後無效産能,拆除了3座45噸轉爐,淘汰落後煉鋼産能約240萬噸;一手抓全流程技術改造,現代連軋高線、棒線、熱帶、冷軋生産線等先進的生産工藝裝備相繼建成。

  “柳鋼高附加值品種鋼佔比從‘十二五’初期的30%提高到目前的60%以上。”柳鋼集團董事、副總經理施沛潤説,去産能,表面上是在做“減法”,從長遠看卻是在做“加法”。只有將相對低端的産能去掉,才會為高端産能騰出資源要素空間。

  自治區工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加法”“減法”一起做,既做強做大優勢産業、培育壯大新興産業、加快改造傳統産業,又主動淘汰落後産能,騰出更多資源用於發展新的産業,在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上獲得更大主動。

  一邊是落後産能的“退”:2017年,全區共取締“地條鋼”産能541萬噸,化解煤炭産能246萬噸;嚴禁鋼鐵、煤炭、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産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建設新增産能項目,加大清理查處力度。

  一邊是新興動能的“進”:以百項新興産業培育、百項傳統産業改造、百項産品升級與工業強基、百項智慧製造與智慧工廠項目為重點,“四個一百”産業轉型升級項目成為産業發展新動力。2017年,全區“四個一百”産業總投資3857億元,年度完成投資530億元,年內實現竣工或部分竣工項目195項;新能源汽車、機器人製造、石墨烯産業等新興産業風起雲湧、不斷壯大,2017年新認定新興産業企業達106家。

  “加”“減”並舉,為廣西工業解決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實現新舊産業動能轉換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抓創新孕育新動能

  在柳工集團全球研發中心,有一台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垂直舉升裝載機,這是柳工技術創新重大成果。這臺裝載機已經完成1600小時工況適應性試驗以及7500小時可靠性試驗,可以實現360度視野無死角操作,開創了行業先河。

  近年來,柳工成功把裝備製造技術輸出到歐美、非洲市場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智慧技術研究所所長蔡登勝看來,柳工國際化戰略的成功得益於緊緊抓住“創新”這一關鍵。

  2015年在機械工業行業“哀鴻遍野”,同行業價格戰打得你死我活之時,柳工沉住氣苦練內功:當年,柳工建成了全球研發中心和國家土方機械工程研究中心,1000多名全球研發工程師可在此平臺上進行全球協同創新工作。

  創新讓企業在看似飽和的市場中開闢出新藍海。

  南南鋁加工廠區,展示著一個直徑達8.7米的大圓環,它是用於大推力重型火箭關鍵部件的大規格鋁合金整體環,這個對材料精度、準度要求都極為嚴苛的航天材料,彰顯著南南鋁在高端材料生産方面卓越的能力。

  當鋁産能過剩依舊是全球性命題時,南南鋁立足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汽車、船舶、IT及精深加工,給出了産能升級的解決方案。南南鋁技術副總監朱玉濤告訴記者,南南鋁正積極利用新材料擴大鋁應用,從供給側入手推出了一系列符合未來發展新趨勢的鋁應用熱銷新産品。“研發人員和銷售人員一起進市場,與客戶面對面溝通,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産什麼。”

  柳州上汽通用五菱寶駿基地二期現代化總裝車間,工業機器人在繁忙的流水線緊張有序地精確操作,每天超過860輛汽車從這裡下線走向市場。今年2月,寶駿510衝上全國SUV銷量榜冠軍,打破哈弗H6長達58個月的壟斷。以“用戶思維”創新産品,通過對消費者需求的深入挖掘,快速響應市場變化,讓上汽通用五菱多次逆襲,在傳統市場中創造出新的機遇。

  圍繞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品質、效率、動力變革新要求,我區深入實施“製造強國”戰略,以技術創新為重點,通過鼓勵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推動優勢産業發展精深加工和延長産業鏈,使傳統和新興産業交融並進。

  2017年,我區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5.4%和9.2%,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8.3和2.1個百分點。

  今年的全區工業和信息化會議上,我區明確提出:從供給側發力培育新動能,從産業變革和重塑中催生新動能,從産業融合發展中激發新動能,從項目投資上增強新動能,從創新驅動上壯大新動能,推動我區工業增長由傳統動力主導向混合動力轉變,打造産業新優勢。(原文編輯:覃柳丹  作者:駱萬麗 唐海蓉)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