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進信息化建設 釋放網絡新動能
廣西日報  2018-05-29 11:24:09

  原標題:推進信息化建設 釋放網絡新動能 ——全區紮實推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綜述之三

  在不久前召開的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中國“互聯網+”指數報告(2018)》正式出爐,2017年廣西“互聯網+”指數在全國排名第十三位,增速超過80%,成為中西部地區的後起之秀。

  這一組靚麗數據,是廣西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的生動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積極推動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

  “信息絲綢之路”注入

  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

  現在,通過中國-東盟港口通平臺,不用到實地就可以準確掌控停泊在廣西沿海港口的船隻動態;瀏覽連接東盟的上網行為分析圖,馬上就能了解中國用戶實時訪問東盟國家網站行為的次數……在中國-東盟信息港智慧展示中心,各式各樣的大數據高科技體驗讓人耳目一新。

  2015年正式啟動建設的中國-東盟信息港,架起了一條中國與東盟各國互聯互通的“信息絲綢之路”。

  近年來,廣西全力推動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先後與阿裡巴巴、華為、中興、中國建設銀行等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共同推進信息港建設。目前,中國-東盟信息港已建成或投運項目30個,正在推進建設項目42個,一批國際合作項目達成協定。智慧城市、智慧電網、跨境電子商務、網絡文化交流等新業態新事物如雨後春筍般涌出。

  按照“一基地、一中心、一軸、兩組團”佈局,廣西編制了《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總體規劃》。根據規劃,2018-2025年,將重點建設90多個項目,總投資超過750億元人民幣。下一步,廣西將加快建設中國-東盟信息港大數據中心,全面啟動信息港小鎮建設,以此帶動基礎設施建設、傳統産業升級改造和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經濟增長,使信息化成為驅動引領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動力。

  “互聯網+”走出

  富民興桂新路子

  柳州市融安縣大將鎮富樂村,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但由於交通落後,當地百姓只能守著賣不出去的“寶貝”過苦日子。

  2012年從泰國留學歸來的“85後”姑娘賴園園回到家鄉開起網店創業,僅僅靠著一根網線,輕敲幾下鍵盤,就把大山裏賣不出去的金桔變成了“金元寶”,而且生意越做越紅火,僅2016年線上線下金桔銷售額達到1040萬元,2017年金桔剛上市就接到300余萬元的訂單。在賴園園帶動下,山區桔農和貧困戶通過“互聯網+”模式,將産品銷往全國各地,走出了發家致富新路。

  在水果豐收熱銷的背後,廣西深入實施“寬頻廣西”戰略,紮實推進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縮小數字鴻溝,讓更多困難群眾用得上互聯網、受益於互聯網。

  目前,我區所有行政村均覆蓋移動通信網絡信號,89%行政村開通了光纖高速網絡,99%行政村通寬頻。2017年,電信普遍服務試點累計獲中央財政補貼資金4.2億元,14個設區市均獲批試點,6個設區市2249個行政村已完成光纖到村建設。

  今年我區將進一步加快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寬頻網絡建設,為廣大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的用戶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高速寬頻網絡,力爭提前完成自治區“十三五”5000個貧困行政村通寬頻任務。

  “數字經濟”拓寬

  經濟發展新空間

  近年來,廣西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積極發展電子信息産業,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穩步推進兩化融合發展。2017年,廣西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總體發展水準從第四梯隊進入了第三梯隊。柳州市和桂林市通過建設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成效明顯。

  在電子信息製造業,廣西形成了北海市以計算機為主,南寧市以應用電子為主,桂林市以通信、光伏産品為主的産業發展格局。2017年全區電子信息工業總産值達到2690.5億元,電子信息産業已成為廣西第10個千億元産業。如今,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工業軟體、行業解決方案、北斗導航、信息安全服務等已成為廣西産業新的增長點,全區技術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數字經濟方興未艾,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深度融合浪潮洶湧。廣西正乘勢而起,抓緊謀篇佈局,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組織實施“一平臺、二標準、三大行動”,重點打造廣西工業雲服務平臺,制定廣西工業互聯網標準和廣西工業園區信息化標準,實施“千家企業兩化融合能力提升”“企業上雲”“智慧製造引領兩化融合深度發展”行動,積極培育網絡化協同等“互聯網+製造業”新模式新業態。(記者 廖志榮 原文編輯:羅小靈)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