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菜園子”圓了致富夢 ——八步區蔬菜種植成脫貧産業觀察
廣西日報  2018-05-30 12:54:08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在八步區桂嶺鎮竹園村的恒昌公司基地,工人正在采收竹蓀。

  在八步區桂嶺鎮竹園村的恒昌公司基地,工人正在采收竹蓀。

  廣西日報記者 駱 怡 通訊員 楊小琴 文/圖

  賀州市八步區有“百年菜鄉”之稱,是廣西蔬菜生産第一大縣、蔬菜産業強縣、秋冬蔬菜生産先進縣(區),被譽為“粵港澳菜籃子”。目前,八步區年均蔬菜播種面積超35萬畝,累計蔬菜總産量達60萬噸,總産值超15億元,

  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今年,八步區圍繞蔬菜産業化、標準化、品牌化,不斷提高蔬菜種植的綜合效益和産品的競爭力,拉動蔬菜産業提擋升級,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蔬菜基地助農增收

  5月25日上午,陽光正烈。記者在位於八步區桂嶺鎮竹園村的恒昌農副食品有限公司種植基地看到,一朵朵雪白的竹蓀從地裏冒出來,挂著一張張網狀的小傘,甚是可愛。工人們正埋頭采摘,要趕在正午之前將竹蓀搶收完畢。

  他們將採摘下來的竹蓀整齊地碼在一起,第一時間運到加工車間進行加工。竹蓀放進烤箱幾個小時後,幹品就可以出爐了。而在車間旁邊的倉庫,一輛大貨車已經裝滿各類食用菌幹品,即將啟程。

  公司負責人韋桂華告訴記者,該基地佔地面積400畝,主要從事竹蓀、黑木耳、茶樹菇、香菇、球蓋菇的種植、加工與銷售,年産值近3000萬元。今年,該公司被認定為自治區級巾幗科技示範基地。

  為了鑽研食用菌技術,韋桂華請來廣西農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廣西食用菌創新團隊的專家支招。“像茶樹菇、竹蓀等在大棚裏種植的食用菌品種,可以人為控溫控濕,不受氣候影響,這些食用菌品種採摘週期長,基本是每一棒可採摘一年。”韋桂華對記者説,“按目前的市場價格,竹蓀幹品每公斤售價近300元,效益很高。”韋桂華説。

  據了解,該基地建設將近2年了,此前,韋桂華曾是一名優秀的農産品經紀人,現在,她還有一支專業銷售隊伍,掌握著食用菌銷售渠道。她根據市場需求來規劃生産,都是種植市場緊俏、價格較高的産品。

  蔬菜産業提擋升級

  近年來,該區根據廣東粵港澳市場特點,不斷引進和推廣適銷對路蔬菜品種,優化蔬菜品種結構,搶佔市場,提高效益。

  “八步區有悠久的蔬菜種植歷史,這些年,我們生産過不少優質農産品,有的規模不大,最終沒成‘氣候’。而有的好不容易形成規模,收購價格就下跌,一看價格不行,農民又馬上換品種。”八步區農科所所長何清石説。

  後來,八步區人逐漸意識到,品牌需要積累,更需要一貫的品質來支撐。除了新崛起的食用菌,目前該區各鄉鎮有自己的主打産品。比如,賀街鎮以淮山、優質油茄、苦瓜、大白菜為主;蓮塘鎮以香芋、葫蘆瓜、胡蘿蔔為主。

  同時,該區大力扶持和鼓勵企業爭創“廣西品牌”“賀州品牌”“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和“廣西著名商標”,提升特色品牌市場競爭力。成功打造了“臨賀”果蔬商標,賀街淮山獲國家地理標誌産品。

  在蔬菜産業提擋升級中,八步區重視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産,以賀街、蓮塘、信都、鋪門等鄉鎮為重點,建設連片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産示範樣板基地。據統計,該區已建成的連片蔬菜基地100畝以下的有73個,100-500畝的有9個,500-1000畝的有1個,1000畝以上的有2個。無公害蔬菜認定面積超過1萬畝,淮山、苦瓜、菜心、萵筍等獲無公害蔬菜産品認證,年産量2.65萬噸。

  目前,八步區共有蔬菜專業合作組織14個,蔬菜企業5個。已建成出口供粵供港澳蔬菜備案基地1.8萬多畝,出口供粵供港澳蔬菜5.87萬噸,産值近2億元。

  推動農旅融合發展

  八步區加強對蔬菜生産大戶的培訓,分區域、品種、季節、層次進行技術培訓和生産指導,確保技術及時到位。還加強與華南農業大學、廣西大學農學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建立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基地。先後引進推廣了桂優15號節瓜、粵豐毛節瓜等蔬菜優良品種,優新技術覆蓋率達98%以上。

  同時,八步區還積極探索農旅結合,延長蔬菜産業鏈。位於八步區賀街鎮西南村的滿天下李子産業示範區核心區,面積達3500畝,其中,休閒農業體驗區面積達100畝。體驗區主要是展示、應用生態有機農業,先進實用的農業生産技術、生産設施、生産機械和生産模式等,同時拓展科普、教育、休閒、觀光等功能,種植有柑橘30畝、大棚蔬菜30畝、露地蔬菜40畝,實現了“四季瓜果飄香、常年綠意蔥蔥”。

  據了解,體驗區應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高效節水技術,並建立了滴灌等設施。他們與廣西農科院蔬菜所合作,實行農牧結合,採用“豬-沼-菜(果)”生態循環模式,打造蔬菜高效集成技術示範基地。截至目前,共接待遊客、參觀考察團隊5萬多人次。

  近年來,圍繞吃、住、行、遊、玩和農業觀光,八步區還依託蓮塘客家圍屋旅遊觀光休閒農莊、鋪門古石城等初具規模的綠色生態園區,加快都市農業、旅遊觀光農業和三産服務業發展,推進該區農業向“接二(産)連三(産)”延伸,讓更多優質的農産品轉化為旅遊地商品,著力提升農旅融合的發展水準。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