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廣西加速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廣西日報  2018-06-06 10:53:04

  原標題:路網暢 天地闊 ——廣西加速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基礎設施強,經濟騰飛勁。

  這5年來,廣西打基礎利長遠,尤其是聚焦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了現代化路網格局,構築起支撐出邊、出海、出省的立體交通網絡,為實現富民興桂打下了良好基礎:

  高鐵從無到有,通達神州,從“路網末梢”躍升為“區域樞紐”;

  高速公路內通外聯,出海出邊,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活力;

  民航吞吐量持續增長,城軌路網骨架漸成,立體化綜合交通體系日新月異……

  大項目暢通“一帶一路”交通大動脈

  炎炎夏日,兩個為自治區成立60週年獻禮的交通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

  全長179.2公里的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項目計劃總投資173.5億元,目前投資完成率80%,全線路基土石方基本完成,全線橋梁樁基、墩柱、梁板預製、梁板安裝、隧道累計掘進等關鍵工程施工完成率都在90%以上。

  該項目預計今年11月底建成通車。屆時,較為貧困的東蘭、巴馬、鳳山將結束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市民駕車從南寧到巴馬遊玩,只需3個半小時。這對資源匱乏的東巴鳳發展旅遊等産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還有一個項目是桂林機場航站樓擴建工程。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24億元,投資完成率78%,航站樓主體建設基本完成,預計今年10月底建成投入使用,屆時能滿足旅客吞吐量12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9.5萬噸,為桂林建設國際旅遊勝地奠定堅實基礎。

  兩大交通獻禮項目,一個串聯區內,一個連通國內國際,正是近5年來廣西交通大發展的生動寫照。

  大批重大項目的實施,使交通網絡設施邁上新臺階,運輸服務水準得到全面提升,廣西從交通末梢變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和重要的交通樞紐。截至2017年底——

  建成河池至都安、梧州至柳州、桂林至三江、崇左至靖西、貴港至梧州等高速公路,全區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000公里,89%的縣通高速;

  建成南廣鐵路、貴廣鐵路、雲桂鐵路等高速鐵路,鐵路總里程突破5100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突破1700公里,12個設區市已通高鐵;

  建成北海鐵山港西港區北暮作業區5-6號泊位、欽州港30萬噸級原油碼頭、防城港漁公式港區402號泊位等沿海港口,北部灣港萬噸級以上泊位83個、綜合吞吐能力突破2億噸;

  建成鬱江老口航運樞紐、南寧港六景港區、來賓港象州港區猛山作業區、崇左港扶綏港區將軍嶺作業區等項目,內河港口千噸級泊位155個、綜合吞吐能力突破1億噸;

  南寧機場新航站樓投入使用,民用運輸機場達到7個,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萬人次;

  南寧軌道交通一號線、二號線投入運營,南寧成為我國第一個開通地鐵的少數民族自治區首府城市。

  “海陸空”織密“外通內連”立體交通網

  今年春節前,在南寧務工的重慶人王先生一家,首次坐上動車回家過年,全程8個小時,比乘坐普通列車縮短了13個小時。

  “如果還能快一些,就更好了!”王先生的心願,4年後有望實現。正在施工的貴南高鐵,將進一步拉近南寧-重慶之間的時空距離。這條新建的貴陽至南寧高速鐵路為雙線電氣化國家I級鐵路,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包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西境內第一條設計時速為350公里的客運專線。

  近5年是廣西鐵路建設發展史上變化最大、進步最快、發展最好的時期,累計完成基本建設投資1300億元,超過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建局以來至“十一五”末的建設投資總和。自2013年底廣西首條高鐵開通以來,已建成柳南、貴廣客專和雲桂、南廣、衡柳、邕北、欽防鐵路等7條高鐵,與既有的焦柳、黔桂、湘桂、南昆、益湛、黎湛、河茂等7條普鐵形成互補聯動,基本形成了現代化路網格局。

  不只是鐵路,近5年來,廣西公路、鐵路、水運、民航齊頭並進,形成了支撐出邊、出海、出省的立體交通網絡。

  出邊方面,通過與越南溝通銜接、深化合作機制,推進互聯互通跨境項目建設,形成了以南寧-憑祥-諒山-河內為主,南寧-東興-芒街-海防、百色-龍邦-高平為輔的“一主兩輔”出邊運輸通道格局,到2020年主運輸通道有望全面貫通。

  面向東盟的航空門戶樞紐建設初具規模,形成南寧和桂林兩大門戶樞紐機場,其中南寧機場進入千萬級機場行列,目前飛行航線超過185條,可通航國內70個城市以及12個國家(地區)的20個城市,東盟航線通達性位居全國前列。

  出海方面,形成連通北部灣港口的“三鐵三高速”後方集疏運通道,北部灣港綜合吞吐能力突破2億噸,開通44條航線,其中外貿航線29條,海運航線覆蓋了東南亞國家。

  出省方面,形成輻射西南中南方向的陸路大通道以及對接粵港澳的高速公路、鐵路、內河水運綜合立體走廊。其中雲南方向建成“兩鐵兩高速”、貴州方向建成“三鐵兩高速”、湖南方向建成“四鐵兩高速”,廣東方向建成“四鐵五高速”;基本建成西江黃金水道,2000噸級船舶從南寧可直航粵港澳。

  強基礎構築“交通強國”戰略新平臺

  “聚焦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今年的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對未來廣西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擎畫了更為宏偉的藍圖,交通基礎設施是重中之重。

  2018年,廣西交通建設將力爭完成投資1000億元以上,公路、鐵路、水運、民航齊發力,新開工、建成、續建一批項目。其中包括賀州至廣東連山、柳州至南寧改擴建等高速公路;貴陽至南寧、合浦至湛江、防城港至東興、南寧至崇左等鐵路項目;貴港至梧州3000噸級航道、北海港鐵山港區航道三期等項目;南寧吳圩國際機場綜合換乘中心,續建玉林機場、梧州機場遷建等項目。

  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建設交通強國,並要求加強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根據長遠規劃,未來5年,廣西將緊扣建設“交通強國”這條主線,努力打造承載國家和自治區新時代發展戰略的各類交通平臺:

  ——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建設平臺。加快構建貫通大西南、大西北、從北部灣向北經蘭州連接歐亞大陸橋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國際新通道。加快北部灣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培育和加密面向東盟的國際班輪航線,拓展海上東盟通道。

  ——鄉村振興戰略平臺。以石漠化片區、左右江革命老區、貧困縣、少數民族縣和邊境縣為重點,實施農村交通攻堅工程,推進農村公路精準扶貧,加快形成相互銜接、暢通有序、經濟可靠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

  ——綜合交通一體化發展平臺。形成江海聯動、海鐵聯運、水陸並進、空港銜接“四位一體”的現代立體交通格局;以建設北部灣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南寧國際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為重點,進一步完善交通樞紐佈局。

  ——軍民交通融合發展平臺。結合廣西邊境及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國界管理需要,重點加強西南部特別是邊海防地區機場、鐵路和公路、港口建設,完善連接各設區市、縣(市、區)、點的基礎國防交通網。

  ——交通運輸新經濟新領域發展平臺。以高速鐵路通道為依託,加快推進湘桂高鐵經濟帶、北部灣高鐵經濟圈、貴廣高鐵經濟帶、貴南高鐵經濟帶和南廣-雲桂高鐵經濟帶建設;統籌樞紐建設與城鎮空間佈局和産業發展,促進交通與城市、産業發展深度融合;推進北部灣郵輪始發港和停靠港建設,拓展國際國內郵輪航線,推動郵輪遊艇産業發展;推動交通與物流一體化、集裝化、網絡化、智慧化發展。(記者 趙 超 通訊員 黃有賢 原文編輯:鄒樂)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