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走下雷場,給家人道聲平安——記南部戰區廣西邊境掃雷隊搜排手邢志明
廣西日報記者 李 賢 通訊員 關 磊
6月18日,正值端午佳節。
走下雷場,脫去已被汗水浸透的搜爆服,36歲的搜排手邢志明撥通妻子的電話:“今天的任務結束了,一切順利……”
走下雷場,道一聲平安——這是邢志明與妻子王林艷之間的一個約定。邢志明是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掃雷隊三級軍士長,2002年進入掃雷隊,執行過多次掃雷排爆任務。
邊境排雷,出生入死,邢志明和戰友們用熱血與擔當履行著使命。
“我是班長,有責任衝鋒在前”
024號雷場,溝壑縱橫,山石林立。
掃雷隊爆破組連續換了幾個地方,都沒有找到安置爆破筒的合適位置。縱深近兩百米的雷場,每次爆破進度僅兩三米,官兵們一時犯了愁。
“我進去看看情況。”爆破班班長田喻文急了。
“我的經驗比你豐富,還是我去!”已經穿好搜爆服的邢志明,拿起探雷器踏入雷場。
一步,兩步……邢志明每向前一步,都像是走在刀尖上。雷場外,戰友們神經高度緊繃。眼看著爆破筒往前移動了十幾米,負責爆破的戰士邱文海立即衝進雷場設置炸藥,好讓班長儘快撤下來。
每次排雷,老兵們總是衝鋒在前,遇到不明爆炸物,大家爭著去排險。
有些雷場溝壑縱橫,爆破筒無法放置,只能靠人力清排出一條安全通道。這是排雷戰鬥中最重要的環節,直接影響整個任務進程。
“我是班長,有責任衝在前面。自己多一分危險,戰友就多一分安全。”邢志明説,他已經記不清自己親手排過多少顆地雷了,每次執行任務從來不敢大意,邁出的每一步都事關生死。
雷場裏,排雷官兵身著搜爆服和防護頭盔,大部分時間雙膝跪地作業,一個上午下來,人人大汗淋漓。每天排雷作業超過7個小時,對官兵體力與意志都是巨大考驗。自執行任務以來,官兵們攻堅克難,涌現出一大批像邢志明一樣的“開路先鋒”“排雷能手”。
一枚鐵釘,珍藏至今
在普通人的眼裏,地雷是死亡和危險的象徵;而在搜排手的眼中,能夠親手排除地雷是自己業務能力的體現。
2002年,進入掃雷隊不久,邢志明渴望能通過努力,儘快提高自己的搜排技能。
一次任務中,身邊的戰友連排數雷,邢志明卻一無所獲。正當他急於找到地雷時,突然聽到探雷器發出報警聲,他的內心既激動又緊張……小心翼翼清除浮土後,他發現只是一枚鐵釘。
“為確保搜排過土地的絕對安全,雷場上清理出的每一塊金屬,對於整個任務來説都是有意義的。”看到邢志明失落的神情,班長張振興鼓勵他。
聽到這話,邢志明心情稍稍平復。他默默把丟掉的鐵釘撿了回來,放在口袋裏珍藏。如今,當了班長,邢志明經常把當年老班長的話講給戰友們聽,目的就是鼓勵大家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
在邢志明所在的掃雷隊中,不少官兵都珍藏有屬於自己的“戰利品”:彈片、硬幣、彈殼、金屬紐扣……每個“戰利品”的背後,都承載著官兵成長的記憶。
“掃雷行動不僅要掃除雷患,還要消除鄉親們內心的恐懼。”官兵們説,和平年代,我們天天堅守在掃雷崗位上,為的就是讓群眾放心——有掃雷兵在,邊境雷患一定能夠徹底排除。
一個心願,簡單質樸
“掃雷任務結束後,回老家照張全家福。”邢志明的心願簡單而質樸。
去年11月5日,邢志明第二個女兒出生。11月27日,掃雷行動正式啟動,孩子還未滿月,他就從家鄉直接奔赴雷場。如今,妻子獨自在家鄉撫養孩子,邢志明的父母因年老體弱,留在海南老家。
“第一次上雷場,大女兒剛出生;如今大女兒上學了,二女兒也半歲了,他還在雷場上。”王林艷説,她最大的心願就是等排雷任務結束,一家人能好好團聚。
“我的軍旅生涯從排雷開始,如果能夠親手終結雷患,那將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和收穫!”邢志明動情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