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廣西食用菌異軍突起漸成大産業
廣西日報  2018-06-22 11:24:00

  【金融投資】【南寧】廣西食用菌異軍突起漸成大産業

  富川瑤族自治縣黑木耳種植基地現場。自治區農業廳供圖

  廣西日報記者 陳 靜 通訊員 王子堅 賀亮軍

  100多家區內外企業客商參會,現場簽約項目8個,合計總投資7.55億元。

  這組數據,來自近日在南寧舉辦的2018年廣西食用菌投資合作推介洽談會這場推介會,體現了政府部門、企業、投資者各方的態度與期盼,也映照著廣西食用菌行業的現狀與未來。

  A 天生麗質 地位突出

  “食用菌在廣西種植業中居第五位,總産量僅次於糧、蔗、果、菜。”自治區農業廳廳長劉俊介紹,廣西目前已形成雙孢蘑菇、香菇、木耳、平菇、桑枝食用菌、草菇等中高溫菇等六大産區,雙孢蘑菇、紅椎菌年産量及桑枝食用菌規模在全國獨佔鰲頭。

  近年來,廣西食用菌産業緊扣大健康理念,緊抓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等政策契機,圍繞品種、品質、品牌“三品”提擋升級,不斷創新發展模式,産量産值勇創新高,産業地位不斷提升。

  數據顯示,2016/2017年度全區食用菌栽培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的縣(市、區)有36個,超過全區縣級總數的1/3。食用菌鮮品總産量128.64萬噸、總産值115.26億元,穩定保持“雙百”目標並實現“十二連增”,跨入全國食用菌優勢省區行列。

  與此同時,廣西食用菌的品牌影響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通過開發食用菌飲食養生文化,讓食用菌與文化傳承、健康養生結合。橫縣雙孢蘑菇、浦北紅椎菌、宜州桑枝秀珍菇、賀州黑木耳等一批“桂菌”區域品牌橫空出世,多個食用菌産品通過了“三品一標”認證認定,“中國雙孢蘑菇之鄉”橫縣的雙孢蘑菇入選《2017年度全國名特優農産品目錄》,“浦北紅椎菌”“田林靈芝”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

  B 前景廣闊 商機無限

  “我們熱情誠摯地向各地企業家發出邀請,歡迎大家到廣西來考察洽談、投資興業、共享發展。”自治區農業廳副廳長文信連説,廣西食用菌産業兼具“天時、地利、人和”之優,發展前景廣闊、商機無限。近年來,廣西與東盟農産品貿易規模快速增長,目前已有80多家廣西企業在東盟國家投資農業,食用菌成為廣西出口的“熱銷品”之一。

  他認為,隨著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加快建設,“渝桂新”通道實現常態化運行,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在廣西加快形成,廣西與東盟農業投資合作渠道將更為暢通。

  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何方明表示,廣西毗鄰粵、港、澳,面向東南亞,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廣西對外開放的先天區位優勢越來越凸顯,廣西作為“一帶一路”南向、北聯國際大通道所蘊含的巨大能量將很快釋放,這為廣西農業開放合作提供了便捷條件和廣闊前景,也給食用菌産業“走出去”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我們對廣西食用菌産業和東盟食用菌的市場是非常認可的。”安徽某企業負責人譚祖輝説,作為一家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為發展模式的一站式優質餐飲食材服務和全産業鏈發展公司,他們已計劃在廣西投資建設一個集中配套的冷鏈物流産業配送園。

  “銀耳等食用菌産品在東南亞市場很受歡迎,前景十分廣闊。”龍州縣一家公司的負責人黃長雲説,其所在公司引進先進加工技術、增加廠房設施,進一步擴大生産規模和産品種類,開發多種銀耳深加工系列産品,生産的銀耳鮮品暢銷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

  該公司已與廣西農業部門簽署合作協議,共建崇左市龍州縣銀耳工廠化栽培和深加工項目,前期投資2.3億元。産品除了銀耳鮮品、幹品等傳統種類外,還將開發面膜等附加值高的深加工産品。項目將於今年正式投産,預計年內銀耳鮮品産量達6000至8000噸。“目前我們已接到不少來自東南亞企業預定銀耳深加工産品的訂單。”

  C 補齊短板 轉型升級

  “我們的香菇種出來後,通過深加工馬上變成即食小吃。”廣東客商黃崇林告訴記者,他們去年7月份從深圳來到百色市西林縣,專門從事食用菌種植,現在已經有200畝的規模,下一步還要再擴大。

  學習金融畢業後的“海歸”卿薈理選擇回到家鄉桂林,研究羊肚菌種植。羊肚菌號稱“菌中皇后”,喜好陰冷,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容易生病。很多食用菌種植者嘗試在廣西人工栽培羊肚菌,但多數以失敗告終。

  經過刻苦鑽研,卿薈理在桂北的灌陽、靈川、臨桂等地開闢了3個種植基地,共400多畝,建成廣西首個羊肚菌規模化種植基地,目前售價每公斤近300元,每畝純收入1萬多元。

  “廣西對食用菌的深加工方面開發利用不夠,人才也缺乏,這些短板都要想辦法補齊。我們今年計劃引進食用菌深加工和物流企業,引進産銷對接的採購商家和技術型企業,培育自己的市場。”自治區農業廳對外經濟合作處處長歐毅霞説。

  儘管廣西擁有明顯的食用菌發展優勢,但廣西食用菌産業化發展仍在起步階段,産品精深加工環節薄弱,加工程度低,創新産品少、人才匱乏等問題突出。為補足短板,農業部門正推動食用菌産業向設施化、標準化轉型,各企業也在尋找轉型升級突破口。

  “我們目前正在進一步推動食用菌産業提質增效、做大做強。”廣西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賓士友説,告別傳統的農法裁培模式,廣西的食用菌産業正在向工廠化、智慧化、標準化邁進。

  兩年來,廣西共引進試種新品種(菌株)超過110個,現有自治區級食用菌龍頭企業1家,建成食用菌工廠化生産企業8家,雙孢蘑菇、杏鮑菇、海鮮菇等品種基本實現週年生産,栽培模式向設施化標準化轉型。

  目前,食用菌産業已被列為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産業“10+3”提升行動重點産業和精準扶貧攻堅的重要産業。自治區財政撥出專項資金扶持食用菌産業發展和科技創新,對品牌打造給予財政補貼,各地也將食用菌産業列入産業扶貧獎補範疇,廣西食用菌産業的增長空間日益廣闊。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