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境外媒體點讚南寧發展新成果 暢談南寧新變化
南寧晚報  2018-06-27 17:13:00

  境外媒體點讚南寧發展新成果 暢談南寧新變化

  境外媒體記者團在南寧市那考河濕地公園參觀採訪 記者 段柳健 攝

  25日,“砥礪奮進60載——2018境外媒體看廣西”採訪活動在南寧正式啟動。當天,第一小組深入考察採訪了南寧市邕江綜合治理工程、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和南寧市那考河濕地公園,了解改革開放40年來,南寧市在生態環境保護、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基礎設施改善、科技創新等方面取得的新成績。風景美、生態好、科技強……無論是初次到訪還是曾多次來邕的記者,都對南寧市的發展成果與現代活力大力點讚。

  百里秀美邕江惠民利民

  當日上午,媒體記者一行來到民生碼頭登上旅遊船,一邊欣賞邕江美景,一邊感受南寧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新風貌。暢遊閣、古城墻、廣西文化藝術中心等南寧市地標性建築一一呈現在眼前,引得媒體記者紛紛拍照留念。

  南寧市城鄉建委副主任陳文勝介紹,邕江綜合整治和開發利用工程範圍從老口樞紐到邕寧樞紐,全長74公里,邕江兩岸景觀帶共計148公里。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水利樞紐、兩岸景觀、護岸工程和燈光亮化。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景觀工程建設約46公里,護岸工程建設約44公里。作為一項民生工程,邕江兩岸綠道全線貫通,兩岸有大量活動場地,如游泳點、各類球場、釣魚平臺、親水步道等,市民戶外散步、騎行、游泳等休閒活動需求得到充分滿足。

  “南寧市民的生活好愜意,幸福指數好高!”從船內望去,邕江兩岸處處繁花盛開,不少市民在邕江兩岸的親水步道散步、鍛鍊。香港《南華早報》華南特派記者何慧峰説,她雖然來過南寧幾次,但對邕江印象不多。這次乘船暢遊邕江,欣賞到的兩岸風景並不亞於中國其他以水出名的城市,這讓她很期待邕江綜合整治項目全部完工後的效果。

  創新驅動發展成績顯著

  “使用咪付可以在南寧的全部地鐵線路進行手機支付進站嗎?”“怎麼操作?”當日下午,當媒體記者一行來到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參觀,眾多入駐企業研發的先進技術應用吸引了他們的注意,不時向工作人員諮詢了解。其中,有南寧市民熟悉的“咪付移動支付系統”,以及可用於海關貨場監控的無人機、全球首款超輕型動力沖浪板等。

  南寧市科技局成果管理與國際合作科科長邢義波向記者們介紹,近年來南寧市創新驅動發展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以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為核心的南寧高新區雙創示範基地獲批成為廣西首個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南寧市獲批建設自治區級自主創新示範區;此外,作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通過了第三方專家評估。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從去年至今累計獲得登記科技成果700余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2111件,實現技術交易總額超過100億元,自治區級以上技術轉移示範機構達35家。

  據了解,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入駐企業廣西慧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面向全國24個省市的600多個園區提供農業監控、農業溯源、農業標準化生産服務。《香港經濟日報》中國專輯組副主任張燕晶在參觀了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後點讚道:“南寧市在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在國內處於比較先進的水準,為中國農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少貢獻。”

  綠水青山化作金山銀山

  當天,境外媒體記者一行還來到了南寧市那考河濕地公園參觀。河水潺潺,草木蔥蘢,遊人閒適,美人蕉開得正艷。作為全國首個內河流域生態綜合整治PPP(公共私營合作制)項目,那考河已從昔日的臭水溝,變身為當今展示廣西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成效的“招牌”之一,並榮獲2017年中國人居環境獎範例獎。

  得知那考河從臭水溝經過大力整治後“變身”為美麗的公園,鳳凰衛視記者陳睿希説,他曾經多次到南寧報道中國-東盟博覽會,最大的感受就是南寧綠化程度非常高,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真正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記者 廖欣 段柳健/圖)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