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心扶貧感動壯鄉——追記廣西基層扶貧幹部藍標河
新華社  2018-07-31 09:31:33

  新華社南寧7月30日電題:一心扶貧感動壯鄉——追記廣西基層扶貧幹部藍標河

  新華社記者董振國、何偉、農冠斌

  長期從事扶貧工作,曾一手推動建立起廣西扶貧考核體系的瑤族幹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辦挂任融安縣委常委、副縣長藍標河,今年4月14日因連續加班、疲勞過度不幸倒下,年僅44歲。

  扶貧”貫穿他的職業生涯

  梳理藍標河的生前履歷,他一直從事與扶貧相關的工作。2018年3月,藍標河再赴扶貧一線,成為自治區駐融安縣扶貧工作隊隊長,挂任融安縣委常委、副縣長。

  在自治區扶貧辦工作期間,藍標河一手推動建立起了廣西扶貧成效考核體系。2015年精準扶貧工作開始實施,在沒有更多參照的情況下,藍標河和幾位同事白天分頭到各部門走訪,晚上集中進行梳理、分析、討論,拿出了精準識別方案的雛形。此後,他們陸續承擔脫貧標準制定、扶貧成效考核指標確立及考核等工作。

  藍標河在自治區扶貧辦的同事鐘燕回憶,因為涉及面廣、影響大,扶貧成效考核每份文件都需要反復修改。為了讓每一個指標更精準,藍標河不厭其煩,不知跑了多少地方、找了多少人反復核實論證。

  2014年以來,藍標河幾乎走遍全廣西的貧困縣,走過的村、農戶更是難以計數。據不完全統計,僅2017年一年他就到過20多個縣,走訪近100個村。藍標河説:“要多聽基層的意見,才能改進考核工作,真正減輕基層的負擔。”

  融安縣是自治區級貧困縣,計劃今年脫貧摘帽,任務非常艱巨。自治區扶貧辦計劃選派一名得力幹部幫助融安脫貧,在徵求藍標河意見時,他當場答應。

  藍標河家人對他説:“家裏有兩個快80歲的老人,孩子也還小,你不能跟組織説明一下難處?”藍標河回答:“現在是脫貧攻堅關鍵期,我是一名黨員,又是扶貧辦幹部,肯定要帶頭去做。”

  一位真正了解基層的好幹部”

  今後下鄉,大家是否應相對統一安排在週五,以免增加鄉、村及貧困戶負擔。”4月12日18時31分,藍標河發給融安縣委副書記石祖芝的微信中有這樣一段話。石祖芝説,藍標河在扶貧中發現幹部一週之內多輪下鄉走訪、調研、檢查,給基層幹部群眾造成不少負擔,因此提出建議。

  藍標河政策業務水準高,過去縣裏對一些政策把握不準,他到任後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和指導。”石祖芝説。

  他是一位真正了解基層的好幹部。”融安縣扶貧辦主任莫小華説,藍標河到融安上任第二天,就到縣扶貧指揮部開展工作,並馬不停蹄地走訪貧困村,調研回來後就組織開碰頭會,研究工作方案。

  藍標河去世前一天,還到他幫扶的同仕村貧困戶黃德連家裏走訪。他對黃德連説:“來到你家,就是你的親戚,遇到什麼困難需要我幫助解決的,一定要跟我説。”藍標河曾幫他家協調落實危舊房改造款,並謀劃養雞項目。如今黃德連家順利脫貧,一家7口住上了新房。

  在融安縣工作期間,藍標河提的很多建議得到採納實施,例如在全縣實行扶貧日制度,幫扶幹部每週五到聯繫點與貧困戶同吃同住同勞動,宣傳落實扶貧政策,幫助協調解決生産生活困難;推動制定全縣脫貧摘帽預考核工作方案,推動成立專家組等。

  用行動詮釋“向人民報告”的內涵

  藍標河的家人介紹,出生在革命老區都安瑤族自治縣的藍標河,從小就聽長輩們講過韋拔群等很多革命先烈的故事,對他的人生觀産生了很大影響。藍標河199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至今已有22年黨齡。他的微信名和QQ昵稱都是“向人民報告”。

  與工作上的高標準、高要求不同,藍標河生活儉樸,不講究吃穿,與一家老小住在沒有電梯的八樓老房子裏。過年過節,妻子要幫他買衣服,他總説“夠穿,不要買了”。一雙皮鞋穿了好幾年,都已經爛了,但他下鄉還穿著。

  藍標河家人説,平常人感覺累了就放鬆一下,他卻沒有給自己緩衝的機會,一直繃緊一根弦。“他總是對我們説‘你們在城市裏生活不知道,村裏農民日子真是很苦。我能為他們解決一些困難,就算累點也值得’。”

  他老是牽掛著我們貧困戶,真心為我們著想。”85歲的貧困戶黃德恩説。

  64歲的貧困戶韋桂連清楚地記得,4月13日,藍標河帶著肉和菜來到她家,請她和幾個貧困戶吃飯並一起商量脫貧的事。飯桌上還約定要來喝韋桂連兒子的喜酒,“誰想到這麼突然,他竟然走了……”

  藍標河有一個筆記本,從他挂職那一天起到去世前,都密密麻麻記錄著每一天的工作。“倒排工期”“盯緊專項規劃”“儘快摸清”等緊迫的字眼,時常出現在日記中。到4月13日滿滿的工作安排以後,卻是一片空白。(完)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