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還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
廣西大氣污染防治向主動調整結構邁進
廣西日報南寧訊 (記者/余鋒)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8月3日,記者從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等有關部門獲悉,我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目前已由處於被動末端治理的“淺水區”,向主動調整結構的“深水區”推進。為了切實改善環境空氣品質,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近日自治區印發實施《廣西大氣污染防治攻堅三年作戰方案(2018-2020)》,對藍天保衛戰的新目標和主要任務作了部署要求,吹響了多部門聯動啃“硬骨頭”的攻堅號角。
據介紹,2013年“大氣十條”實施以來,我區通過持續加快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深化工業源治理和揚塵綜合整治、強化城鄉面源污染控制和重污染天氣應對等方面工作,使空氣品質總體得到改善。但2017年以來,空氣品質出現一定幅度波動,污染狀況有所反彈,這表明空氣品質改善成效還未鞏固。其原因除了不利氣象條件以及區域傳輸等客觀因素影響外,主要是在工作推進機制、措施力度和深度、基礎支撐保障能力等方面還存在短板。
在過去處於大氣污染治理“淺水區”時,靠少數部門單打獨鬥治廢氣、治揚塵,也可以取得一些成效,但進入結構調整的“深水區”,涉及部門更多,而且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更加強調部門協同作戰。隨著中央頂層設計更加明晰,以及自治區黨委、政府對污染防治攻堅特別是藍天保衛戰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力度越來越大,可以預見,“黨政主責、部門齊抓”的體制機制將進一步健全和完善。
根據《方案》制定的作戰目標,到2020年,我區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的12個設區市(已達標的北海市、防城港市繼續鞏固提升)濃度比2015年下降15%;設區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1.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5年減少13%。
大氣污染的治本之策是調整産業、能源和交通運輸等方面的結構,這也是大氣污染防治攻堅難啃的“硬骨頭”,需要大量投入和政策支持。《方案》指出,我區2018-2020年藍天保衛戰的主要作戰任務是:調整優化産業、能源、運輸和用地等方面結構;重點實施工業企業污染綜合治理、清潔能源替代、柴油貨車污染治理等工程;強化國土綠化,深化工地、道路揚塵綜合治理;強化區域聯防聯控聯治,推進預測預報預警體系建設,強化科技創新支撐,依法嚴禁秸稈露天焚燒,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
守護“廣西藍”,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今後,我區還將繼續健全污染有獎舉報制度,鼓勵公眾通過“12369”環保舉報熱線等途徑,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監督,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和參與的大氣污染防治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