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日報記者 徐順東 通訊員 陳仁寶
“在政府支持下,我種了20畝桑田,下一步還要養豬、養雞,日子肯定越來越好。”8月22日,貧困戶韋正奎帶著記者參觀公路旁的新家,描繪未來生活。
韋正奎是德保縣隆桑鎮貧困戶,家住下布村北站屯,位於大山深處,生産生活十分不便。當地黨委政府在公路旁統一規劃建設安置點,對貧困戶統一易地搬遷。
“十三五”期間,德保以縣內建設集中安置點和跨縣至百色市安置相結合的方式,計劃建設13個安置點,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3941戶1.7萬人。目前,該縣已完成9個安置點的住房建設,搬遷入住建檔立卡貧困戶1366戶5825人。
該縣移民局局長農濟銘介紹,為更好地服務搬遷農戶,安置點都配套有籃球場、幼兒園、體育館、小區道路、燃氣等基礎設施。半徑2公里範圍內建有學校、醫院及行政辦公區。預計今年底完成安置點住房建設,2019年上半年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老鄉家園位於該縣城關鎮雲山大道西段南側,是德保縣移民安置到縣城的小區,項目規劃用地面積148畝,其中居住用地約140畝,規劃建設27棟安置住宅樓,可安置搬遷戶1845戶8300人。目前已抽房460戶1982人。
走進潘明陽家,只見嶄新的冰箱、飲水機擺放在客廳裏,3個小房間佈置得溫馨舒適。潘明陽一家5口人于2017年12月搬遷入住。“住在這裡真的很不錯,面對青山綠水,呼吸著清新空氣,心情舒暢。”潘明陽説,一家人對安置小區的居住環境、周邊配套基礎設施很滿意。
住戶黎蘭周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她要照顧多病的老人和小孩,一家人的生計全靠丈夫在外打工維持,生活比較艱難。如今,小區裏設有“扶貧車間”,黎蘭周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既方便照顧家庭,又能賺錢補貼家用,讓她對未來生活充滿憧憬。“9月開學就可以送小孩去學校,我抽出時間掙錢,脫貧就更加有希望了。”黎蘭周説。截至8月,全縣共開設“扶貧車間”15個,吸納像黎蘭周這樣的貧困戶共235戶。
近日,在東淩鎮定坡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首批146戶貧困戶也已入住。這裡的瑤族同胞正謀劃搬遷後的新生活。據悉,該安置點分兩期建設,受益農戶224戶753人,第二期78戶147人預計年底完成建設併入住。
為確保全縣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該縣積極採取各項後續扶持措施,讓搬遷貧困戶逐步實現脫貧致富。初步統計,上半年,該縣“5+2”(柑橘、桑蠶、山楂、生豬、甘蔗、雞、八角)特色産業覆蓋貧困戶2.18萬戶,覆蓋率達81.05%,大部分搬遷戶至少有一項增收産業。
“我們出臺了系列措施,確保全縣1.7萬名搬遷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該縣副縣長曾維康介紹,該縣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創業培訓,確保每戶有1人以上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願的家庭成員實現穩定就業;支持個人或集體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宅基地使用權直接流轉或量化折股到戶,就地發展産業或物業經濟,創新資産性收益模式,支持移民開展創業創新活動,以增加財産性收入。同時統籌好搬遷貧困戶的就業、就學、就醫空間,銜接好搬遷貧困戶的低保、醫保、養老保險政策,從根本上解決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的生存與發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