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是吸引遊客的一大亮點,圖為青秀區南陽鎮古岳坡村民表演非遺項目——南陽大鼓。黃佩強/攝
橫縣茉莉花(茉莉花茶)産業是農旅結合的範本。圖為攝影工作者在該縣中華茉莉園采風。余道峰/攝
全域旅遊看南寧系列 之二
廣西日報記者 孟振興
如果説旅遊是“行萬里路”,那麼“旅遊+”就是除“讀萬卷書”外,還包括“種千頃田”“曉百工技”。近年來,南寧市將發展“旅遊+”作為推進産業融合、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重要抓手,“旅遊+文化”“旅遊+農業”“旅遊+體育”等新興業態得到長足發展,融合型旅遊産品備受市場歡迎。
A 旅遊+文化:深挖地域文化內涵
80多年前,壯族詩人、詞作家古笛先生出生於南寧市青秀區南陽鎮施厚村,他用飽含深情的筆觸寫下對家鄉的眷戀與祝福,《趕圩歸來啊哩哩》等作品膾炙人口。如今,先生故里建起一座現代化的鄉村音樂廳,不少藝術愛好者慕名而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與本土民歌藝人在流蜜湖畔縱情高歌。
“文化産業必須與旅遊結合,旅遊産業是文化産業的組成部分和重要載體。”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文化旅遊開發是旅遊業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今年3月,文化部和國家旅遊局合併組建文化與旅遊部,被業內人士視為“旅遊+文化”發展的新契機。
背靠“文旅結合”的大環境,深度挖掘地域、民族文化內涵已成為南寧市旅遊行業招徠遊客的又一“法寶”:在西鄉塘區美麗南方景區,田漢、艾青、陸地等文化名人留下的記憶和知青園中展示的老物件,總能吸引遊客駐足流連;在賓陽縣古辣香米示範區,稻田藝術和稻作文化展示使當地成為朋友圈中競相轉發的“網紅”景點;在“營動中國”2018年全國青少年戶外營地夏令營(廣西馬山站)活動期間,首次在室外進行實景演出的原生態民族歌舞表演《歡雅娜》備受遊客好評……在南寧市及各縣區舉辦的各項旅遊活動中,壯族八音、三聲部民歌、嘹啰山歌、上林“渡河公”等一批群眾基礎較好的非遺項目亦在旅遊産業發展中得到傳承與保護,實現了文化與旅遊的相互融合、共生共贏。
B 旅遊+農業:加快一二三産業融合
“茉莉花已成為橫縣最具代表性的名片。”8月15-16日,在“2018年茉莉花文化節網絡媒體花鄉行”活動中,各界媒體、旅遊達人、網紅大V走進橫縣中華茉莉園,對該縣茉莉花産業特別是“旅遊+農業”發展讚嘆不已。根據第二屆中國品牌發展論壇發佈的數據,橫縣茉莉花和茉莉花茶價值總和達197.45億元,堪稱南寧市一二三産業融合的典範。
“現在遊客的要求越來越高,農旅結合也要提高水準。”經營南寧周邊遊業務的業內人士羅貞貞説,該市不少鄉村旅遊景區都在探索新項目,從産業融合中尋找商機。青秀區長塘鎮天堂村以金花茶種植産業推動“金花小鎮”建設,遊客不僅可以賞花品茗,還能在山道中找尋騎行之樂;武鳴伊嶺溪谷休閒農業(核心)示範區、上林禾田農耕文化園推出農耕文化體驗活動,讓“耕讀傳家”的傳統文化浸潤心田;馬山縣喬利鄉喬利社區打好“思恩府”和特色農産品“兩張牌”,為當地村民提高收益。
旅遊業迅速發展帶動了農産品生産、加工産業,一些知名特色農産品逐漸走向品牌化。在去年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目錄中,南寧市入選的5個産品中有3個(賓陽古辣香米、橫縣南山白毛茶、武鳴火龍果)與當地旅遊産業發展相關。
C 旅遊+體育:熱門賽事吸引眾多遊客
“希望能借今年的自行車賽做‘文章’。”8月21日,某旅遊自媒體編輯在廣西雲客戶端上看到“2018年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將於10月開賽”的消息後,立即將之收藏到自己的微信中。“去年賽事吸引了很多遊客,馬山的‘醉美賽道’很快走紅。今年我們要借機與旅遊企業合作,提前準備抓住熱點。”該編輯説。
從借力體操世錦賽、公路自行車賽、“中國杯”國際足球錦標賽、中國圍棋大會等重大體育賽事活動“量身定制”打造旅遊産品,到參與體育産業博覽會再到組織賽事以帶動旅遊,南寧“旅遊+體育”業態不斷更新、範圍不斷拓展,吸引了越來越多愛好運動的粉絲。記者了解到,2019年蘇迪曼盃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將在南寧舉行,預計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賽事官員和新聞媒體工作人員等逾1000人參與,超過50萬人次觀眾到現場觀賽,南寧“旅遊+體育”又將迎來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