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州柳南區流山鎮發展特色産業 竹鼠桑蠶養殖亮點多
廣西新聞網  2018-09-05 08:58:24

  廣西新聞網柳州9月4日訊(記者 莫一科)9月3日,廣西日報、廣西新聞網等新聞媒體走訪了屬柳州市柳南區管轄的流山鎮,詳細了解近幾年來,流山鎮當地村民在發展特色産業,諸如竹鼠桑蠶養殖等方面的脫貧致富經驗心得。

  流山鎮位於柳江縣西北部,有充足的光熱資源,非常適合於桑蠶産業的發展。隨著蠶繭收購價的穩步提升,近年來桑蠶産業發展迅速,是流山鎮的一大特色産業。據介紹,2018年,全鎮種桑面積在1.5萬畝,鮮繭産量達0.3萬噸,産值過億元。桑蠶業主要分佈于流山、流塘、廣榮、大石、正蘭等村委,全鎮蠶農有3000多戶,約佔全鎮農戶數的52%。現有標準化小蠶共育示範基地1個,以小蠶共育、農村黨校、技能培訓為主要功能,通過基地的示範作用帶動桑蠶的推廣發展。隨著産業結構調整,種桑養蠶已成為當地農民增産增收的亮點産業,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柳州柳南區流山鎮發展特色産業 竹鼠桑蠶養殖亮點多

  柳南區流山鎮村民養殖的桑蠶。廣西新聞網記者 莫一科 攝

  小蠶對環境條件要求嚴格,飼養小蠶容易感染疾病而降低成活率,技術難度比飼養大蠶高得多,大部分養蠶戶對小蠶飼養有後顧之憂,可以説掌握小蠶的培育技術是養蠶成功的關健。當地農民韋海波看準了這一點,決定嘗試幫蠶農飼養小蠶。

  2005年,韋海波租下50畝土地種桑,並租下柳江縣氮肥廠和流山村學校空余的房子重新裝修,投資建了流山鎮小蠶共育基地。2006年他再次租了100畝桑園來擴大養蠶規模。基地創建以來,在上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下,小蠶共育基地發展迅速,原來只有2間標準化蠶房,現擴大到6間面積共1000平方米的標準化蠶房,每個月發800張四齡小蠶的規模,6000隻共育蠶框,150畝專用桑園,55名技術工人,年産值達120多萬元。共育基地所育的小蠶不僅供應給全流山的蠶農,還輻射到周邊的洛滿,柳城縣的社衝、馬山等地的蠶農,而且所育小蠶的成活率達到了95%以上,蠶農的經濟收入大幅度提高,推動了全鎮及周邊鄉鎮種桑養蠶業的蓬勃發展。

柳州柳南區流山鎮發展特色産業 竹鼠桑蠶養殖亮點多

  柳南區流山鎮村民養殖的桑蠶。廣西新聞網記者 莫一科 攝

  作為黨員的韋海波不但因此成了致富能人,還被評為柳州市勞模,2017年,韋海波當選為流山村委主任,進入村委後,韋海波更好地發揮致富帶頭人的作用,帶領一批又一批的蠶農走上致富路。

  竹鼠,學名竹狸,是一種以竹子、甘蔗等粗料為食的哺乳類動物,養殖技術上並沒有太高的要求,養殖成本也較低,以一斤的竹鼠計算,投入房舍、喂料、人工等成本約20元,一般養殖半年達到3斤左右可出售,近年的市價為50元/斤,照此計算,一隻出欄的3斤成年鼠有大約90-100元的純利潤。

  大石村是流山鎮三個貧困村之一,位於鎮西北部,距離流山集鎮約7公里,北接柳城,西連宜州,共有7個自然屯,現有人口1488人,其中貧困戶109戶318人。

  記者從大石村的竹鼠養殖戶家中了解到,在村裏,村民基本上都是買種鼠回來自行繁殖,即一隻公鼠配4隻母鼠為一組,價格約為220元/組,一年後基本上可以實現一年兩次的繁殖頻率,一窩為2-3個小鼠,竹鼠成活率高,對環境要求低,只需要一定的房舍空間,一般500平方米可以養殖竹鼠100隻。當前,竹鼠的市場前景較為樂觀,價格基本穩定,平時有收購商到戶收購,農戶也可以自行運至柳州前進市場進行銷售,主要銷往廣東等地,柳州各大小飯店也是其中的主要銷路之一。

柳州柳南區流山鎮發展特色産業 竹鼠桑蠶養殖亮點多

  流山鎮村民養殖的竹鼠。廣西新聞網記者 莫一科 攝

  目前,大石村共有養殖戶67多戶(其中,貧困戶27戶),竹鼠存欄8000多只,涌現出王生榮等一批養殖大戶,成立了大石竹鼠養殖合作社1個,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産模式,合作社主要向社員及周邊的群眾提供種鼠,免費提供技術支持、聯繫收購等。面對低技術養殖、高利潤回收的大好前景,大石村對竹鼠養殖充滿了信心。

柳州柳南區流山鎮發展特色産業 竹鼠桑蠶養殖亮點多

  流山鎮村民養殖的竹鼠。廣西新聞網記者 莫一科 攝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