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蘑菇撐起農村産業“致富傘”
南寧日報  2018-09-17 12:01:44

  原標題:小蘑菇撐起農村産業“致富傘” ——上林縣喬賢鎮人大代表因地制宜巧種食用菌助力脫貧攻堅

  喬賢鎮龍頭村位於上林縣東北部,群山環繞、土壤貧瘠、地理位置偏僻,成為龍頭村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無法回避的客觀問題,如何破解自然環境困局,尋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農村産業項目?喬賢鎮人大代表莫乃立積極響應市人大常委會開展的“人大代表助力脫貧攻堅”活動,下沉到田間地頭與貧困村戶中,為貧困群眾“聽診號脈,見症開方”。

  莫乃立結合龍頭村的實際情況,在龍頭村裏成立了食用菌種植農民合作社,幫助12戶貧困戶實現脫貧。如今,食用菌成為當地脫貧立業的“致富菇”,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希望加入到合作社,一起乘坐開往幸福生活的“扶貧列車”。

  敢於嘗試

  因地制宜闖出路

  2011年,莫乃立當選為喬賢鎮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龍頭村委會幹部,開始為龍頭村村民的收入挂懷。為此,她積極探索,開辦了一家寶石加工廠,但好景不長,由於寶石市場不景氣,莫乃立不得不關閉了寶石廠,開始為群眾的生計另尋法子。

  2015年,由上林縣組織的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為莫乃立創造了第一次接觸食用菌的契機。“參加了培訓班就該學以致用,我們這裡的氣候適合種植食用菌,於是我就開始了創業之路。”莫乃立説,食用菌生産成本低、勞動強度小、産出快、回報高,很適合龍頭村這樣受地理條件制約、勞動力老齡化嚴重的貧困村發展。

  2016年6月,莫乃立成立了富強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並投入120萬元,搭建起3200平方米的生産大棚,並引進一條菇包生産線,主要種植秀針菇和平菇。莫乃立告訴記者,合作社在成立之初,有許多貧困戶對食用菌的發展前景感到擔憂,“要讓村民跟著你幹,就必須做好給他們看。”莫乃立説。

  堅韌不拔

  一心為民求效益

  萬事開頭難,開始投身於食用菌種植的莫乃立,由於缺乏經驗,對産棚的溫度控制不好,導致第一批菌種不産菇,合作社虧損了10多萬元,這次失敗無疑給了莫乃立當頭棒喝。從失敗中逐漸走出來的莫乃立開始注意對棚內溫度、濕度等影響因素的把控,並通過互聯網與食用菌種植專家建立起即聯即通的信息渠道。經過不斷摸索和取經學習,莫乃立的辛勤付出終於有了回報,2017年,合作社全年産值超過60萬元,在合作社的幫助和帶動下,首批加入的13戶貧困戶中有12戶實現脫貧。

  莫乃立的食用菌成了群眾脫貧的“財富菇”,貧困戶對發展食用菌的疑慮也逐漸被打消,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希望加入到莫乃立的合作社,在學習種植食用菌技術的同時,還可以收穫一筆可觀的勞動收入。該村貧困戶覃玉蘭有兩個正在上大學的孩子,單靠種植甘蔗只能勉強維持生計,無法承擔孩子的學費,為此覃玉蘭通過勞務入股的形式加入到莫乃立的合作社中。加入到合作社之後,覃玉蘭生活有所改觀,孩子的學費也有了保障,並於2017年實現脫貧。

  不忘初心

  盡心履職促脫貧

  在莫乃立等各級人大代表的引領和帶動下,截至2017年,龍頭村建立起“黨建+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大力發展山水牛、生態雞、光伏、沃柑、食用菌等農村扶貧産業,逐漸形成“一村一業、一莊一品”的特色産業規模,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2萬元。除了建立合作社幫扶貧困戶,莫乃立還積極履行人大代表職能,幫助龍頭村下曹莊修建1.7公里的水泥路,為蘭幹莊帶來清澈的自來水。

  作為人大代表,莫乃立的魄力與擔當得到了喬賢鎮人大主席韋柳妹的稱讚:“莫乃立工作比較認真,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她積極主動,經常入戶走訪,了解這些貧困戶的基本情況、致貧原因。作為代表,她經常想著怎麼為群眾排憂解難,想著怎麼讓貧困戶脫貧致富。”莫乃立履職為民、敢於創新、披掛擔當的扶貧事跡,也成為上林縣各級人大代表助力脫貧攻堅的典範。如今在各級人大代表的助力下,上林縣已有8779戶36723貧困人口脫貧,18個貧困村完成摘帽。(南寧日報 記者 楊盛)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