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野
廣西日報記者 張天韻
近日,廣西第二屆“花山詩會”暨廣西第十四屆青年文學講習班在貴港舉行。區內外作家、詩人和文學新秀60多人受邀參加活動,與會嘉賓圍繞“廣西詩歌如何出名家名作”“格局與創新”主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詩會期間,還舉辦了花山之夜·廣西原創詩歌朗誦會。
“自去年首屆花山詩會在崇左舉辦以來,廣西的詩人們以詩歌的方式,為時代發聲,創作了大量優秀作品。”自治區文聯副主席石才夫説,廣西詩人是一個優秀群體,我們要看到自己的力量,同時也要承認跟詩歌強省的差距。他希望與會詩人要體現廣西作家應有的格局和眼界,不斷提高創作水準和品質。
詩人楊克在《廣西詩歌如何出名家名作》主題講座中説,廣西是有好詩人的,也有名作。寫詩,寫什麼很重要,並且要寫得有辨識度。其次,是關於詩歌的經典性問題。他認為,廣西的一些民刊,這幾年似乎只有先鋒姿態,沒有經典化創作。詩歌寫作“小不同不行,要寫大不同”。
詩人金石開説,當今的詩歌創作,一是要在題材上出新,二是要把握詩人與讀者的關係。那種拒絕與人交流,只搞小圈子、孤芳自賞的詩歌,是沒有出路的,只有讀者認可的詩歌才可能成為經典。
與會嘉賓認為,廣西詩歌不缺名作和名家,卻屢屢被全國“看弱”,建議廣西在扶持詩人創作的同時,通過不同方式去扶持詩歌評論家,讓其長期關注廣西詩歌、持續深入系統地研究廣西當下詩歌創作,並有能力把廣西詩歌放在全國甚至世界視野中去研究。
“廣西詩歌團隊的創作經典性不夠、思考不夠,個性化的東西太少。”詩人非亞提出,廣西詩人不能光埋頭寫。“格局決定作品的高下。”詩人吉小吉認為,多年來,廣西詩歌在創新上是有成績的。自行車詩群在當代詩歌現代性的拓展上做出了有效的探索,詩歌從旁觀回到了現場,回到具體的生活細節之中。三個A詩群緊跟社會步伐,以進一步的反抒情去觀照社會和人心。他們的探索為當前詩歌創作注入了一股“新口語”能量,促進了廣西詩歌創新形式的多樣化。但這樣的探索是有風險的,要注意對詩歌內在的詩性把握,否則容易滑進無難度的“口水”寫作和耍小聰明式的“腦筋急轉彎”。漆詩群的每位成員都在各自不同的寫作向度裏尋找屬於個人的東西。朱山坡的創新在於把小説直接嫁接進詩歌,讓詩歌充滿了小説的意味。新聞事實的現實衝擊力以及對文字內部詩意的把握,是湖南銹才詩歌創新的一大特點,也讓他的作品走向了更廣泛的讀者。
與會嘉賓還提到,廣西詩人大多處於自我安慰式的寫作,沒有寫作野心,不求“聞達于諸侯”。建議廣西詩人多“走出去”,也多“請進來”,讓詩人們學習進步,有憂患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