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眾人接力助學傳真情
廣西日報  2018-09-27 09:30:59

  廣西日報記者 徐順東 通訊員 陳仁寶 王明天

  “伯娘,我辦完了入學手續,入住宿舍了。”近日,接到侄女蘇翠霞從武漢大學打來的電話,許彩利不停地回答:“好的,好的。”

  蘇翠霞出生在德保縣敬德鎮雅裏村叫書屯,今年考出理科620分的好成績,被武漢大學水利系土木工程專業錄取。

  2000年春天,蘇翠霞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等待她的本應是充滿歡樂的童年,然而命途多舛,剛剛滿周歲,她的父親在一場意外事故中去世,母親不久也改嫁他鄉。開始,蘇翠霞由奶奶撫養,到上學年齡,她跟二伯母許彩利一家生活。二伯母家裏只有一個小孩,把蘇翠霞當親生女兒一樣看待,一家人其樂融融,讓她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然而好景不長,二伯父在蘇翠霞快上初中的時候,因病去世。

  許彩利家本身並不富裕,又一個人拉扯兩個孩子,日子一下子變得極其艱難。2012年,蘇翠霞要上初中了,這也意味著這個家庭的負擔更重了。許彩利感覺到了明顯的壓力,懂事的蘇翠霞也在這個問題上輾轉反側。秋季開學前一週,蘇翠霞作出了決定:“伯娘,我不想上學了,想在家裏幫忙,等年紀再大點就去打工。”

  “一個娃娃,講出這種話,我心角角都痛完。”許彩利説,自己的孩子上完初中就去廣東打工了,而蘇翠霞堅強、懂事,且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就算把家裏的糧食全賣了,也要供她讀完書。

  不久,新一輪脫貧攻堅開始。自治區人大機關對口幫扶敬德鎮雅裏村,挂點幹部獲知許彩利一家的情況後,全力支持這個家庭,為她們送來麵粉、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幫扶負責人還掏出1000元錢交到蘇翠霞手中,囑咐她好好學習,自強自立。幾年來,自治區人大機關不管幫扶幹部如何輪換,但始終傳遞愛心“接力棒”:只要蘇翠霞還在讀書,幫扶責任人不管換到誰,都不能讓蘇翠霞因為缺錢而輟學。

  上高中後,除了獲得國家政策、學校的相應支持外,蘇翠霞還獲得香港培幼行動、上海交大廣西校友會、中央福利彩票公益等方面的支持。“開始很艱難,後來有了大家的幫助,家庭負擔大大減輕。”許彩利説。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今年7月9日,蘇翠霞收到了武漢大學的通知書。“謝謝我的伯娘,老師、同學和各界愛心人士,我一定會認真學習,絕不辜負你們對我的期望,爭取成為一名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棟樑之才!”蘇翠霞在高考頒獎典禮上説。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