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發揮腳力眼力腦力筆力 同為壯美新廣西鼓與呼 ——中央(及部分省區市)媒體“輝煌60年·壯美新廣西”大型採訪活動綜述
廣西日報  2018-10-30 08:55:18

發揮腳力眼力腦力筆力 同為壯美新廣西鼓與呼 ——中央(及部分省區市)媒體“輝煌60年·壯美新廣西”大型採訪活動綜述

  10月22日至29日,中央(及部分省區市)媒體大型採訪團深入廣西14個設區市,聚焦“輝煌60年·壯美新廣西”。圖為10月23日,記者們來到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採訪。廣西日報記者 鄧盛龍/攝

  廣西日報記者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八桂大地處處鬱鬱蔥蔥,生氣蓬勃。

  60年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成為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一個成功實踐,翻開了廣西歷史發展的新篇章。

  10月22日至29日,中宣部組織中央(及部分省區市)媒體來廣西開展“輝煌60年·壯美新廣西”大型採訪活動。來自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社、新華網、光明日報、光明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中國日報、中國日報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央廣網、中央電視臺、央視網、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科技日報、人民政協報、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婦女報、農民日報、法制日報、中新社、中新網以及北京日報、解放日報、江西日報、大眾日報、南方日報、重慶日報、四川日報、貴州日報、雲南日報、甘肅日報、四川電視臺等36家中央和部分省區市媒體共106名記者,分三組深入廣西14個設區市基層一線,親身感受首府城市、長壽之鄉、革命老區、邊境城市的蓬勃生機;體驗北部灣經濟區港口發展、産業發展的無限活力;領略新興城市、工業名城、旅遊勝地的多彩魅力。     

  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各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做好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介紹;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各市黨委宣傳部認真組織安排,使採訪活動順利進行。記者們充分發揮腳力、眼力、腦力、筆力,通過細膩的筆觸和獨特的視角,用情用心創作出一篇篇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鮮活報道,向全國向世界充分展現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和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立體全面地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西的成功實踐,宣傳黨中央及全國人民對廣西的關心和支持,宣傳廣西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生動實踐,宣傳廣西各族幹部群眾守望相助、團結奮鬥的精神風貌,為壯美新廣西發展鼓與呼。

  感受活力廣西的飛速發展

  10月22日,在出發前往廣西各設區市的大巴上,彼此陌生的記者們大多躊躇著:廣西究竟是什麼樣子?手中拿到的參考材料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廣西嗎?疑問隨著採訪活動的開展很快就被打消了。

  在南寧,初步形成智慧製造、信息技術、生命健康、科技服務四大産業微集群的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産品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軌道交通並填補多項國內高端鋁加工領域技術空白的廣西南南鋁加工有限公司,讓記者們感受到廣西創新驅動發展的脈搏。

  在柳州,常年保持國內單一車企汽車産量第一的上汽通用五菱,全球擁有20個生産基地、310家經銷商的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家上市國有企業柳工集團,我國華南、西南地區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全球50大鋼企柳鋼集團,讓記者們感受到廣西工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在北海、欽州、防城港,以電子信息産業為龍頭的中國電子北海産業園,採用“兩國雙園”合作形式的中馬欽州産業園,依託港口建起的臨港工業重鎮防城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讓記者們感受到北部灣經濟區港口與産業發展的無限活力。

  在玉林的三環陶瓷小鎮和玉柴集團、梧州的粵桂特別合作試驗區、貴港華奧汽車製造項目、來賓高新區、崇左中泰産業園……每一個採訪點都留下了採訪團記者們的身影,廣西高品質發展迸發出的活力時刻觸動著大家。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廣西記者站記者許大為説:“到過廣西很多地方,原本對廣西的情況比較熟悉,通過此次集中採訪,我對廣西農業産業化、工業創新發展又有了更多了解。”

  記者們禁不住驚嘆:2017年廣西地區生産總值20395.25億元,是1958年的832倍;人均地區生産總值41955元,是1958年的371倍;全部工業增加值7663.71億元,比1958年翻了10.4番……一串串飛躍著的精彩數字,展現的正是大家連日來進企業、走港口、訪園區看到的跨越發展、高品質發展的新廣西。

  探尋生態廣西的“駐顏”之道

  “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這是唐代詩人韓愈在詩中生動描繪出的廣西山水美景,但他卻未曾到過廣西。如今,採訪團記者們有機會領略廣西的秀美風光。

  登逍遙樓、逛東西巷、遊兩江四湖……每到一處,記者們的手機、相機紛紛上陣,爭相拍照留念,桂林的美景讓大家流連忘返。

  南寧的那考河濕地公園、柳州的“百里柳江、百里畫廊”、玉林的五彩田園、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賀州的黃姚古鎮……迷人的景致讓記者們不禁感慨:“印象裏的廣西只有桂林山水,眼前的廣西處處是風光旖旎的好山好水。”

  欣賞美景之餘,大家更關心的是廣西各地如何實現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桂林大力推進漓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全力保護好桂林山水;柳州積極探尋經濟升級、城市轉型之道,經持續治理污染,恢復了昔日的碧水藍天、青山綠地;南寧啟動那考河海綿城市建設項目,成為了全國城市內河流域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及海綿城市建設的標杆;北海加大對紅樹林的保護力度,加快推進紅樹林保護立法,對破壞生態的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採訪中,各地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以及採取的措施得到記者們的讚賞。

  人民日報社河北分社采編中心主任張志鋒表示,此次採訪,最大的感受就是廣西的生態保護得非常好,特別是柳州改變了人們對工業城市的固有印象,到處都是綠樹紅花,成為了宜居宜遊的生態城市,廣西的做法對許多工業城市治理城市污染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節目中心編輯費磊説:“在遊客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北海市在生態環境保護上卻絲毫沒放鬆,很難得。”他希望通過這次採訪,把廣西生態環境保護的經驗和做法傳播出去,讓全國更多地方能夠了解到廣西生態保護的點點滴滴。

  央廣網刊發了《廣西柳州從“酸雨之都”向“宜居花城”的嬗變》,科技日報、經濟日報則在各自新媒體平臺分別刊發了《昔日臭水溝 今日好去處》《廣西柳州打造“紫荊花城”亮麗名片》,每日甘肅網刊發了《17座公園串起百里秀美邕江》等新聞報道,大家紛紛點讚新時代廣西生態美。

  體驗開放廣西的無限活力

  十月的北部灣畔,海闊天寬,千帆競發。在欽州保稅港區內,一輛輛大型集裝箱裝卸車來回穿梭,成排高聳的橋吊緊張忙碌地吊運集裝箱。看著碼頭上的繁忙景象,被記者們團團圍住的欽州保稅港區管委會副主任王文遠一臉喜悅:“目前欽州保稅港已累計投入190多億元,建成11個碼頭泊位,已有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新加坡太平船務、中遠海運和香港新恒基等410多家中外企業落戶港口,形成了航運物流、大宗商品貿易、整車進口、酒類進口、國際商品直銷等特色産業。2017年,欽州保稅港區集裝箱的吞吐量達到177萬標箱;今年1-9月已完成165萬標箱,比去年增長32%。”

  聽完介紹,重慶日報的記者王翔不禁感慨:“欽州保稅港的發展速度真是太快了,重慶和欽州作為對接‘一帶一路’的陸海貿易新通道的重要節點城市,未來合作前景十分廣闊。”

  3條圍繞東盟國家建設的國際通信海纜已建成開通,中越、中緬、中老等10條跨境陸路光纜系統建成,我國西部地區首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成啟動……在位於南寧市的中國-東盟信息港,廣西的“數字絲路”成就與前景令採訪團記者們大開眼界。

  “去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1339億元,總量連續9年位居廣西第1位,邊境小額貿易佔全區比重近八成、全國比重近三成,是全國邊貿第一大市。”來到“打開門就是越南,走兩步就進東盟”的崇左,記者們聽到了廣西愈加鏗鏘的開放足音。

  深受開放廣西的觸動,新華社、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經濟日報、雲南日報客戶端分別在各自媒體平臺刊發了《廣西防城港:打造通關一體化産業格局 開創新型港航發展模式》《廣西欽州保稅港區:抓“一帶一路”機遇 加速融入南向通道建設》《防城港:“南向”“北聯”加速推進 臨港經濟揚帆起航》《廣西北部灣港助推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建設》《廣西欽州保稅港的“忙”與“快”》《中馬欽州産業園:繪就“兩國雙園”國際産能合作新標杆》《借“一帶一路”東風 柳州製造走向全國》《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使西江黃金水道呈現勃勃生機》等多篇新聞報道,向全國向世界展現正按照“三大定位”新使命,堅持把擴大開放作為推動全區發展的關鍵舉措,深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內聚外合、縱橫聯動,在“南向、北聯、東融、西合”上下更大功夫,打造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的新廣西。

  領略魅力廣西的多彩元素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如詩如畫的山水,熱情好客的少數民族,使八桂大地成為了民族融合團結的大家園,也孕育出斑斕燦爛的少數民族文化。

  絢麗的民族服飾、獨特的民風民俗、珍貴的銅鼓……在廣西民族博物館,記者們“一站式”飽覽了八桂大地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

  粵劇《女駙馬》《西江粵韻》、歌舞劇《臨賀長歌》、文化精品《桂林有戲》,不同的文藝表演讓採訪團的記者們感受到廣西多彩的民族文化。

  光明日報策劃部編輯方莉説,自己特別關注廣西文化方面的各項建設情況。至今有著未解之謎的花山岩畫,傳承千年的壯錦、銅鼓,南丹白褲瑤的民族風情,靖西舊州古鎮的精美繡球,讓人領略到廣西濃厚的民族風情、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同時,也深切體會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和黨的十八大以來,這片土地上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廣西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2012-2017年,全區累計減少貧困人口709萬人,年均減貧117萬人。在南丹縣“千家瑤寨·萬戶瑤鄉”項目王尚安置點、平果縣“吉祥小鎮”、田東縣林逢鎮平洪安置點、德保縣老鄉家園,記者們看到一戶戶從深山裏搬出來的貧困戶住進整潔明亮的樓房,看到一個個扶貧産業方興未艾,深深感受到自治區黨委政府帶領全區各族人民奔小康的堅定決心,也體會到了廣西是一個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大家園。

  人民日報貴州分社采編中心主任記者汪志球説,廣西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不斷改善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産業,通過教育扶志扶智阻斷貧困遺傳,這些做法都抓住了要害,扣緊了痛點,一路從河池、百色、崇左看過來,成效非常明顯,我們要宣傳這些好經驗好做法。

  大眾報業集團大眾網新聞採訪中心首席記者樊思思説:“印象中的廣西民族文化絢爛多彩,此次採訪讓我更看到了在黨中央的領導下,這裡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勠力同心真脫貧、脫真貧,穩步邁向全面小康,相信廣西的明天一定會越來越好。”

  10月29日,本次大型採訪活動結束,採訪團記者們各奔東西,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他們帶走的是對廣西的美好記憶,留下的是與廣西的深厚情誼。新華社中央新聞採訪中心記者史競男説,通過這次採訪,自己切身感受到了廣西近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取得的輝煌成就。借此次活動,我們將在今後一段時間裏,用好手中的筆和鏡頭,力爭展示出一個古老與新生、歷史與現實、自然與人文共同交融的八桂大地,講好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生動精彩的中國故事。

  (記者 周珂 鄧盛龍 李家健 奚振海 管林華 梁乾勝 采寫)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