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林智慧氣象為農業生産保駕護航
廣西日報  2018-11-26 12:46:52

  廣西日報記者 周 映 通訊員 劉曉君

  “種植橘子要講‘三避’,即避雨、避寒、避曬,而這些都離不開氣象部門的幫助。現在我們大部分橘園都推廣了樹頂蓋膜技術,根據氣象部門的預報,如果有大幅降溫天氣,就提前進行蓋膜。今年的秋季降溫完全沒有影響到橘子産量和品質。”11月,正是橘子紅時節,荔浦市40萬畝的砂糖橘也紅了。站在修仁鎮5000畝的“橘子紅了核心示範區”裏,鎮黨委書記潘得雙臉上露著喜悅。

  2015年,桂林市氣象局與原荔浦縣政府合作共建“荔浦縣修仁鎮砂糖橘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氣象科技示範園”。示範園內建設了兩個小氣候觀測站、一個六要素區域自動站、兩塊大型顯示屏、五個預警大喇叭、一台多媒體觸摸屏,多措並舉使修仁鎮砂糖橘種植效益大幅度提升。

  近年來,桂林市氣象局在發揮氣象科技支撐,幫助農戶鼓起錢袋子、摘掉貧困帽方面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農業作物的生長與氣候息息相關,日照、溫度、濕度、降水等這些氣象要素的變化都會影響農作物的産量及品質。在各縣選擇一項主要作物、一項本地支柱農業産業特色作物建設科技示範區,準確監測氣象要素,為農作物做好“體檢”,正是桂林市氣象局的大膽舉措。

  “前幾年,柑子得了黃龍病,滿園的果樹只結了零星的小果子,只好把柑子樹都砍了,去深圳打工。去年聽説鎮裏的果農們靠著氣象局安裝的果園小氣候站都有了好收成,我就又回來了。”興安縣界首鎮興田村委宅福田村的蔣先青望著滿園蔥蔥鬱鬱的蜜橘説道。

  2016年9月9日,興安縣第一座果園小氣候站在界首鎮紅色湘江柑橘産業(核心)示範區內“安家落戶”。小氣候站可實時監測果園的空氣溫度、冠層溫度、土壤溫度、空氣濕度、風雨量等要素,對果樹的各個生長期進行實景監測,並通過自動傳輸數據給農業氣象專家研究分析,科學指導果農開展日常護理、病蟲害及農業氣象災害防禦工作,提高柑橘的産量和品質。

  近年來,桂林市氣象局開展智慧農業氣象服務,推廣應用智慧農業氣象APP。指導縣級氣象部門構建“互聯網+農業+氣象”服務模式,利用農業氣象服務微信群為貧困村産業發展提供直通式、個性化、互動式的農業氣象服務。

  “近日我市大部地區將出現霜凍,其中資源、全州、灌陽、興安縣的高寒山區還可能伴有冰凍。請各縣預報員及時通過微信群提醒種植戶做好防護措施。”

  “從微信群得知將有霜凍之後,我就立即給果樹噴淋防寒保果的藥水和蓋膜,蓋好膜的沃柑基本沒有凍壞,只有小部分實在來不及蓋膜的果子被凍壞了,損失比較小。”全州縣邵水鎮下柳村的沃柑種植大戶唐建軍對去年冬天的事記憶猶新。

  目前,桂林市氣象局已在全市範圍內推廣“互聯網+農業+氣象”直通式氣象服務,指導各縣建立了服務當地特色農業種植戶的農業氣象服務微信群,邀請當地特色農業技術專家加入,為種植戶提供種植技術指導,實現了氣象、農業專家和種植戶的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全方位溝通與互動。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