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讓富硒地變富裕地 ——廣西貴港以特色産業和科技引領助力精準脫貧
人民日報  2018-11-28 14:04:30

  原標題:讓富硒地變富裕地 ——廣西貴港以特色産業和科技引領助力精準脫貧

  在廣西貴港市港北區千畝連片富硒優質稻産業示範區,慶豐鎮太興村貧困戶黃容珍看著自家13畝黃燦燦的稻田喜笑顏開,“今年純收入至少有2.5萬元”。

  貴港市地處廣西最大的潯鬱平原,2015年底建檔立卡貧困戶69628戶,貧困人口40.2萬。該市市委書記李新元表示,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要脫貧,必須有産業支撐,通過發展特色産業扶貧,變“輸血”為“造血”,確保貧困人口順利脫貧,穩定增收。

  在探索特色産業扶貧中,貴港市先後出臺特色産業扶貧行動方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村貧困戶脫貧摘帽激勵獎補辦法等,借助科技力量,實現農業增效、貧困人口增收的目標。

  以富硒農業打造亮點

  10月30日,經過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富硒農業技術專業委員會專家組評定,同意授予貴港市“全國富硒農業示範基地”稱號。當天,貴港市與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簽訂推進全國富硒農業示範基地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前不久,在第五屆世界硒都(恩施)硒産品博覽交易會上,貴港市富硒鮮米、富硒黑米、富硒紅米、富硒毛尖等11個産品獲評為名優(特色)硒産品,獲獎數量在全國佔一成以上,列廣西第一。

  貴港市坐擁潯鬱平原富硒寶地,70%以上農用地達到富硒土壤標準。如何將貧困戶手中的“金飯碗”變成“聚寶盆”?貴港市市長農融介紹,我們把富硒産業開發作為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助農增收的突破點來抓,擦亮名片,提升品牌價值。

  目前,貴港市初步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富硒種植大戶”的發展模式,組織了62家企業、合作社參與創建88個富硒生産示範基地,總面積達5.82萬畝,覆蓋水稻、茶葉、中藥材、水果、禽蛋、水産等産業,已獲自治區級富硒産品認證47個,認證數排全區首位。

  科技推廣帶動特色養殖

  “前兩天剛賣完最後一批蠶繭,得了4000多元,今年養蠶收入不少於6萬元。”11月20日,覃塘區黃練鎮姚嶺村貧困戶、49歲的韋孫慶正在收拾竹板方格蔟,滿臉喜悅。

  産業扶貧離不開科技支撐。貴港市重點抓好科學技術推廣和成果應用,幫助貧困戶掌握脫貧致富技術。2016年,韋孫慶跟鄰居養蠶。起初,小蠶成批死去。黃練鎮科寶桑蠶種養專業合作社技術負責人謝壽泳上門,手把手教他如何保存桑葉、消毒蠶室。很快,韋孫慶掌握了養蠶技術,桑樹種植擴展到15畝,蠶室也有80多平方米。

  通過“合作社+農戶+企業”産業扶貧模式,黃練鎮科寶桑蠶種養專業合作社幫助農戶小蠶共育、優化蠶種,並採用小蠶共育二回育、小蠶共育片葉育、小蠶分室飼養等模式,摸索出一整套小蠶預防疾病方法,為小蠶大規模生産保駕護航。

  “結繭後又有公司收購蠶繭,一條龍解決養殖戶養蠶成活率低、銷售難等問題。”謝壽泳介紹,該模式共覆蓋鄉鎮9000戶養蠶戶,其中貧困戶370多戶,有效帶動幫扶貧困戶脫貧增收。

  去年以來,貴港市共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605期次,培訓農民科技致富能人、科技示範戶、農民共2.2萬人次,現場技術指導6820次,示範推廣農業種養優良品種134個、先進適用技術234項。

  種植基地形成産業規模

  在廣西最大的百香果連片種植基地——港南區東津鎮石連村衝口屯觀光農業園,8米寬的園區道路兩旁坡地上,百香果鬱鬱蔥蔥,挂滿藤蔓。

  百香果是貴港市15個助農增收特色産業之一。該市在360個貧困村因地制宜發展優質稻、荔枝、龍眼、柑橘、中藥材、桑蠶、雞、豬、牛等15個特色産業,全市縣級“5+2”特色産業覆蓋貧困村貧困戶6.96萬多戶,覆蓋率達81.96%;全市111個預脫貧村“3+1”特色産業覆蓋貧困戶比例達到89.36%。

  2016年6月,東津鎮石連村返鄉黨員李平牽頭,通過土地確權、流轉,成功將3000多畝的土地收歸集體,帶領衝口屯群眾發展連片百香果種植。目前,衝口屯註冊成立合作社3家,種植百香果、蓮藕、沃柑。

  “今年百香果畝産量約4000斤,收入約700萬元。”李平介紹,農戶將土地流轉給基地後,每年除了獲得穩定分紅,還可以到基地打工,獲得工資收入。此外,經過重新確權劃定為屯集體所有的2000多畝土地,亦按集體土地産生的利潤進行分配。

  衝口屯8戶貧困戶是因病、因殘或者因缺乏勞動力致貧。農業園在發展中優先將他們吸納進來,每戶穩定獲得一至兩畝水果銷售利潤分紅,有勞動力還可以到基地裏打工。李平介紹,“收益逐年變化,今年每戶4000元。”

  貴港市扶貧辦主任黃玉娟介紹,今年第一批財政專項産業開發扶貧資金共投入1.75億元,發展富硒特色種植6.38萬多畝,發展特色家禽養殖33.35萬羽、特色家畜養殖2.29萬多頭(只),覆蓋帶動貧困戶約6.22萬戶20多萬人。(張思參與采寫)

  《人民日報》(2018年11月28日23版)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