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寨村:
中國“村民自治”從這裡起步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韋鵬雁
日前,黨中央對擬表彰的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進行公示,河池市宜州區屏南鄉合寨村的韋煥能榜上有名。1980年,原合寨大隊果作屯(自然村)村民衝破體制束縛,以無記名投票的形式直接差額選舉産生村民委員會,這是我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率先實行村民自治,韋煥能當選為村民委員會主任。
近日,記者再次探訪了合寨村。一進村莊,只見房屋白墻青瓦,道路乾淨整潔,村前小河清幽蜿蜒。村頭,一棵百年古樟樹下,幾尊雕像栩栩如生,“這是復原當年選舉第一屆村委會的場景,中間的那個就是我。”韋煥能指著雕像,回憶起38年前這件難忘的往事,仍是心緒難平,感慨不已。1982年,“村民自治”被寫進憲法,與“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一起,被譽為中國農民的兩大首創。
1979年,正值改革開放之初,社會變革導致基層政權管理能力弱化,合寨村群眾逐漸“吃飽飯”了,但“睡不安”問題隨之而來:治安急劇惡化,各種矛盾層出不窮,全村出現了賭博多、盜竊多、亂砍濫伐多、唱痞山歌多、放浪牛浪馬多、搞封建迷信活動多,管事的人少的“六多一少”怪現象。
這種局面必須儘快改變!村裏的幾個老黨員提出,通過群眾推選出村裏的治安帶頭人,並制訂村規民約,每戶代表都在上面摁手印,全村人以後照此辦理。不久,村規民約就顯示出了威力:村裏一頭牛被偷,不到兩小時,村民們按村規民約要求,分工把守各路口,第二天就把牛找了回來。
村規民約真管用。經過進一步探索,這一制度逐步演變成“村民委員會”。1980年2月5日,在大樟樹下,85名村民將自己的神聖選票投入一個盛米的竹筒裏,韋煥能全票當選首任村委主任。
在探索基層民主的路上,合寨村一直走在全區全國前列。在全國率先實行電話和網絡視頻投票,在全區率先推行村級重大事項“四提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工作機制,成立黨群理事會,引導和帶領群眾投入到振興鄉村建設中。2010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為合寨村題詞——“中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
村民自治帶來了和諧。韋煥能説,村裏的治安越來越好了,賭博、盜竊等基本絕跡了,鄰裡更加和諧了。村裏的好環境吸引了村民羅雲函回鄉創業,每年養殖收入10多萬元,他説:“牛羊都是在野外自然放養,沒有被偷過一頭。”
村民自治奠定強村富民的基礎。近年來,村民們自治自理,解決用電用水、硬化道路、水渠維修等事項,新建了學校校舍、老年人活動中心、五保新村、村民自治文化公園等。村民們選舉出的村兩委具有極強的帶富能力,帶領群眾種桑養蠶,年産值超過200萬元,95%以上的農戶住進樓房,小轎車也開始開進農家。一個“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基本成型,合寨村實施鄉村振興的美好願景也正逐漸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