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欽州港外貿集裝箱碼頭,新加坡籍貨輪載著滿滿的集裝箱破浪而來。而此時,已停靠在碼頭泊位上的馬來西亞籍貨輪正忙著卸載入境錳礦。一旁,兩艘巴拿馬籍貨輪則拉響汽笛,緩緩離港……看著港口繁忙的景象和穿梭的“海上巴士”,北部灣港口管理局欽州分局局長劉秉濤感慨萬千:“昔日的小漁村,今日成了億噸大港,交通末梢也變成了對外開放的前沿。”
自欽州港建港以來,劉秉濤便一直在港口工作。在他的印象中,這裡曾是一片荒蕪的灘塗,有海無港。1992年5月,欽州人將建大港的夢想付諸行動。
當時,欽州港項目尚未列入國家計劃,欽州人自力更生先幹起來。全市人民眾志成城,捐資獻物,籌資建港。劉秉濤回憶説,靠著全市幹部群眾籌集到的2000多萬元,經過14個月的努力,欽州在30多公里連綿起伏的山頭上辟出了一條進港一級公路,在荒蕪的海灘上建成了兩個萬噸級碼頭泊位並實現簡易投産,結束了“有海無港”的歷史。
20多年來,欽州港累計投入200多億元用於完善各類基礎設施。經過多年的建設,欽州港已從昔日的小漁村邁進億噸大港的行列。目前,欽州港已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37個,30萬噸級航道和碼頭全面投入運營,港口吞吐能力達到1.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30萬標箱,開通至越南海防、馬來西亞關丹、新加坡等40多條海上航線,已與世界上90多個國家、地區的200多個港口建立貿易往來,形成油品、國際集裝箱、煤炭、糧油、化工、汽車、港口等綜合物流體系。
“當前,隨著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不斷推進,欽州港的海陸聯運‘樞紐’地位更加凸顯,成為‘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節點。”劉秉濤説,去年以來,欽州港多條國際海鐵班列開通運營,中歐班列欽州港至波蘭馬拉舍維奇實現首發,重慶至欽州下行班列實現天天班。今年前10個月,新通道班列累計開行810列,發運4.05萬標準箱。
在欽州港,一系列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欽州平臺”渠道已經形成。這些年,中馬欽州産業園區、欽州保稅港區、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整車進口口岸等多個國家級開放合作平臺先後落戶欽州港。同時,以欽州為基地、連接東盟47個港口城市的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全面建設,使對外開放水準不斷提升。
隨著欽州港西南國際出海大通道的戰略地位不斷凸顯,這些年,欽州港不斷引進重大産業項目,成功引進了中石油集團、中船集團、中糧集團、國投集團、上海華誼集團等一批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入駐,基本形成以石化、裝備製造兩個千億元産業和能源、造紙、糧油等百億元産業為重點的現代臨港産業框架,成為北部灣經濟區開展國際産能合作的典範。那片曾經的荒灘,已崛起為海陸聯運樞紐的南方大港,廣西對外開放的新地標。 (記者/韋義華 原文編輯/覃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