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老壯錦踏上新潮之路
中國新聞網  2019-01-07 15:59:29

  中新社南寧1月6日電 題:古老壯錦踏上新潮之路

  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背小孩的背帶心,挂在墻上的壁挂,這是老一代壯錦産品的用途;如今,古老的壯錦踏上了新潮之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譚湘光和她的徒弟范麗華,正在嘗試將時尚元素融入壯錦産品,用壯錦來製作嫁衣和旗袍。

  “這就是我和師傅一起聯手製作的《錦衣華服》。”廣西南寧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范麗華6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這是一套嫁衣,該作品採用壯錦“萬壽花”“龍鳳紋”等經典紋樣,寓意著吉祥如意、福泰安康。作品將傳統與時尚融合,目的是想呈現出具有獨特民族意味的嫁衣。

  《錦衣華服》款式端莊大方,復古中彰顯奢華與唯美。譚湘光和范麗華師徒二人憑藉“錦衣華服”壯錦嫁衣,拿下了2017年廣西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創作工程精品獎。

  今年63歲的譚湘光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廣西壯錦織造工藝傳承人,從事壯錦織造近40年。為了避免壯錦文化傳承出現斷層,2015年,譚湘光大師接受南寧職業技術學院的邀請,到該校設置工作室,為學生傳授壯錦編織技藝。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范麗華成為譚湘光的得意門生。

  “壯錦的織法主要有兩種:雙色壯錦採用通經通緯的織法,比較簡單;彩色壯錦則用通經斷緯的織法,織娘要根據花紋的變化不斷地剪掉緯線。雙色的簡單紋樣,一位熟練的織娘三天就可以織出一米;若要織彩色的複雜紋樣,一天才能織出十公分。可謂‘寸錦寸金’。”譚湘光説。

  “想培養出一名合格的壯錦織娘需要很長時間。壯錦技藝複雜難學、産品利潤微薄,少有年輕人願意去繼承。”譚湘光表示,近年來,她收了很多徒弟,但沒幾個人能堅持下來。

  為了擺脫困境,譚湘光決定轉換思路。“只有讓壯錦融入日常生活,融入時尚元素,才能讓年輕人喜歡,才能贏得市場,才能給壯錦匠人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這樣自然會有更多人願意傳承這門手藝。”譚湘光説道。

  決定讓壯錦“潮”起來的譚湘光,開始嘗試將民族元素和時尚設計相結合,開發出壯錦杯墊,壯錦圍巾和披肩,壯錦封套筆記本等實用型産品。壯錦杯墊別致可愛,壯錦披肩優雅大方,譚湘光將精湛的傳統技藝與現代美學相結合,産品讓人眼前一亮,深受消費者喜愛。

  “由傳統壯錦織造的床單、被褥等産品,由於工藝複雜,價格很貴,雖飽含民族元素,但由於式樣老舊,根本賣不動。”譚湘光説,她推出的新産品卻供不應求。

  “現在,有范麗華的幫忙,我對壯錦文化的未來更有信心了。”譚湘光表示,“90後”女孩范麗華從南寧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一直跟隨她學習,成了她最得力的助手。

  對廣西壯錦文化非常熱愛的范麗華,通過譚湘光手把手地言傳身教,已熟練掌握織錦技藝。“將來,我要穿著自己製作的壯錦嫁衣走進婚宴的殿堂。”范麗華説。

  如今,年過六旬的譚湘光,依然堅守在編織壯錦的竹籠機前,在她的手中,用來編織壯錦的四百六十根細長的棉線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在經緯交織中漸漸顯露出它的靈魂和美麗。

  隨著年齡的增大,譚湘光將手中的梭傳遞給了徒弟范麗華。“拿起老師傳遞給我的梭,對於壯錦,我已經不僅是熱愛,更是一種責任,我要發揮自己的所長,將現代服裝設計思想與傳統壯族織錦技藝結合,生産出更多符合年輕人喜愛的産品。讓很多的人了解壯錦工藝。”范麗華説。(完)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