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寧1月3日電 題:中越邊境“小”法庭的大作為
作者 林浩 黃明強 陶雲
“中國法官就像親人兄弟,他們的耐心調解和幫助,讓我在中國創業更安心。”越南商人杜廷翻近日對記者説。
15年前,看好中國紅木市場發展前景,出生於越南高平省木工世家的杜廷翻,到中國邊境城市廣西靖西創辦紅木傢具廠。在日益頻繁的生意往來中,由於語言不通,缺乏經驗,被拖欠貨款、轉錯收款賬戶等問題一度讓他“很煩心”。
聽説工廠附近的地州法庭可以調解中越民商事糾紛,杜廷翻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向法官傾訴自己的遭遇。中國法官王木高了解案情後,立即聯繫中方當事人,並與中國司法、公安、國土、工商等部門聯動,對案件進行調解。經多方努力,杜廷翻與涉案當事人簽定了協議,已拿到近18萬元(人民幣,下同)貨款。
王木高説:“越南邊民在異國他鄉打拼不易,接到他們起訴的案件,我們和對待中國當事人一樣,盡可能保障其合法權益。”
王木高所在的靖西市地州邊境巡迴法庭很小,只有員額法官2名。然而,地州法庭又很“大”,承擔著六個邊境鄉鎮、近60公里邊境線上各類案件辦理、矛盾化解等任務。2016年以來,法庭結案336件,調撤案件191件。
在東興邊民互市貿易區,中越商事糾紛巡迴法庭已成為越南商人和務工者心中的“守護者”,法庭內的兩名中國京族法官精通中越雙語,可以直接用越南語與越籍當事人交流。
2018年6月,從事海鮮貿易的越南商人黃德勝通過網銀分別轉賬5萬元和30萬元給兩個中國客戶,對方卻沒有收到錢。原來,因操作不慎,黃德勝誤將款項轉入他人賬戶。
特別巡迴法庭受理該案後,通過銀行查詢找到位於深圳的收款人的聯繫方式,法庭庭長胡家銘多次聯繫當事人,闡明法理和情理,經努力,其中一人將5萬元返還。針對另一拒絕返還的當事人,法庭接受黃德勝的訴訟請求,採取財産保全措施,對案件加快審理。
“我們將法庭設在商貿前沿地區,可以就近提供司法服務。”胡家銘告訴記者,特別巡迴法庭自2014年成立以來,對符合受理條件的邊貿糾紛案件開闢“速立、速調、速判”綠色通道,探索建立“誠信賬戶”獎懲新機制,已處理糾紛212件,涉案標的金額658萬元。
邊境法庭還承擔著邊境普法任務,一線法官不斷延伸法律服務觸角,提升邊民和外來客商守法意識,努力將矛盾化解在事前。
在邊貿活躍的中國國家一類口岸寧明愛店鎮,到邊民互市點、工業園區、進出口貿易公司、瑤寨、商會開展特色司法服務,成為愛店法庭法官農偉東的工作常態。在中越邊民共慶的民俗節日,他還把宣講臺搬到集市,引導民眾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
據廣西高院民一庭庭長唐海波介紹,廣西與越南8縣市接壤,在1000多公里漫長邊境線上,13個邊境法庭堅守服務,2016年來,共收案4000余件,結案3000余件,為邊貿規範化和邊境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