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9)》正式發佈
廣西新聞網  2019-01-21 08:53:29

《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9)》正式發佈

  廣西藍皮書《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9)》新聞發佈會現場。廣西新聞網記者 黎瑩瑩 攝

  廣西新聞網南寧1月19日訊(記者 黎瑩瑩)1月19日,由廣西社會科學院主編的廣西藍皮書《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9)》在南寧正式發佈。

  《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9)》是廣西社會科學院聯合相關部門力量、合力打造的綜合性藍皮書精品,是新型智庫建設的一個標誌性成果。該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個紮實”新要求,聚焦“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相關議題,從不同視角展現2018年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全景與展望2019年發展走向。全書設立了主報告、經濟發展篇、開放合作篇、民族發展篇、社會發展篇及附錄等六大部分。

  “主報告”全面總結了“十三五”以來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成效,客觀剖析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結合“十三五”中後期發展環境,有針對性地提出廣西奮力實現“兩個建成”目標的對策建議。報告認為,“十三五”前兩年半,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穩中向好,經濟綜合實力持續提升,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增長動力逐步轉換,開放合作不斷拓展,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改革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加強,民生持續改善,社會保持和諧穩定,部分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達到了進度要求,為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以及實現“兩個建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報告也指出,當前國內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廣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比較明顯,深層次問題和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仍不牢固,全面完成《綱要》確定的目標任務十分艱巨。未來兩年,廣西要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落實“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政策措施,促進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經濟發展篇”緊扣經濟高品質發展主線,對2018年廣西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對2019年的經濟走勢進行預測和展望,並對工業、貿易、資本市場、數字經濟、營商環境等熱點問題展開研究。報告指出,2018年廣西積極應對外部環境深刻變化,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的基本態勢,品質效益持續提升,經濟增長的韌性逐步加強,部分重要指標出現回升;但經濟下行壓力依舊不減,穩中有難變、穩中有憂,存在著舊動能轉型升級難度大、新動能培育仍有待增強、投資增長制約因素較多、外貿增長後勁不足、區域分化明顯等突出問題;展望2019年,我們仍須警惕“工業回升基礎不牢、投資持續增長乏力、消費增長疲軟與消費升級緩慢、企業成本較高、民營經濟下滑、中美貿易摩擦影響顯現”等風險。隨著國家和自治區“六穩”工作的推進,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有利於帶動經濟企穩回升,報告預計2019年廣西經濟運行仍能延續總體平穩的基本態勢,並提出要增強信心、直面困難,以推進優化營商環境為契機,抓改革、抓落實,精準把控短期波動,努力化解經濟中的潛藏風險,務實謀劃、切實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

  “開放合作篇”圍繞加快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開放新格局,聚焦廣西面向東盟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及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開放合作領域進行研究。報告在分析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背景與重大意義、主要成效與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努力發揮好廣西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陸海門戶地位與功能作用的若干對策建議。同時,本書基於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於廣西深化改革、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結合廣西發展優勢,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9)》正式發佈

  廣西藍皮書《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9)》。廣西新聞網記者 黎瑩瑩 攝

  “民族發展篇”突出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紀念主題,全面總結自治區60年的發展歷程和偉大成就,從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定不移發展民族地區經濟、堅定不移加強各民族對國家的認同、堅定不移推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堅定不移推動文化共生共榮等五個方面總結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廣西成功實踐的基本經驗。同時,本書還對獨具廣西魅力的民族文化等領域展開了研究。

  “社會發展篇”,充分體現“千方百計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的根本要求,展現社會保障、教育事業、脫貧攻堅、鄉村治理等社會民生領域的最新成果。報告認為,2018年廣西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收入來源多元化,分配差距趨向縮小,消費品質明顯改善;就業穩步擴大,居住面積提高,城鄉養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提升;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持續改善,城鎮教育資源不斷擴大,推進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實現縣縣全覆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進一步加快;全區社會保障覆蓋範圍持續擴大,農村低保標準已超過國家扶貧標準;脫貧攻堅成效顯著,2016-2018年如期高質完成脫貧任務,為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但是,未來兩年深度貧困地區、極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任務,更加顯著地呈現出貧困現狀的集中性、貧困原因的複雜性、貧困程度的深沉性和反貧困的艱難性等特徵,如期實現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報告提出,補齊産業增收、住房保障、控輟保學和醫療保障“四大短板”,優先保障實現基本脫貧任務;持續優化政策扶持效應,強化脫貧攻堅的政策保障合力;注入源頭活水,發展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抓好內源性扶貧,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堅持結果導向,切實改進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等五方面對策建議。

  《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9)》匯集了相關研究領域權威的資政成果,體現了四個方面的鮮明特點:一是展現智庫視角、專家觀察;二是突出圍繞中心、聚焦熱點;三是做廣西文章,凸顯特色;四是把握髮展態勢,科學前瞻。《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9)》集權威性、時效性、實證性和前瞻性于一體,將為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各界人士全面了解和掌握廣西經濟社會狀況及發展趨勢提供理性研判和前瞻參考。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