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駱萬麗 實習生 李玟卓
在廣西丹泉酒業有限公司,覃建良已經在釀酒行業浸潤了29年時光。他用29年如一日的堅持、執著和責任成就了一個民族品牌。他傳承的不僅是延續千百年的釀酒手藝,更是經得起時間沉澱的酒道匠心。
釀酒品質的“把關人”
1990年夏天,20歲剛從學校畢業的覃建良被分配到南丹縣國營酒廠工作。
晾堂操作,起堆收堆,堆積發酵,上甑取酒,盤勾入庫,酒洞貯存……看似簡單的工藝,要經過反復不斷地練習、摸索、總結才能實現人、糟、環境的完美結合。覃建良從跟著老師傅學藝,到自己上手釀造、學習鑽研,長期紮根于車間和實驗室,掌握了白酒釀造工藝技術,成為酒廠的技術核心人物。
在白酒釀造的過程中,真正主角不是“人”,而是“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對環境的要求非常苛刻,從原料的選擇與處理,到下曲以後的發酵和蒸餾,最後勾兌、包裝,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酒質。
經過反復考量,覃建良提出了新的釀造思路——釀酒要把好“六關”:原料關、工藝技術關、貯存和勾兌關、品質控制關、大曲品質關、用水品質關。
覃建良的想法很快得到眾人支持,“六關”使得丹泉酒品質上了新臺階。1995年,參加工作僅5年的他被任命為國營南丹縣酒廠副廠長。
此後,他進一步帶領團隊研發出“丹泉小鍋米酒”和醬香型白酒等優質酒種,産品銷往全國各地,丹泉從“養在深閨”逐漸發展為廣西最受歡迎的白酒品種之一。
在創新中傳承堅守
覃建良是河池“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傳承人”。對於這份榮譽,覃建良有冷靜的思考和深遠的謀劃:“傳承並不意味著要保守,而是要不斷創新,通過不斷創新將以往‘口傳心授’的技藝規範化、標準化。”
2003年,酒廠進行改制,覃建良成為丹泉酒業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他開始把目光放在工藝改進創新和技術的突破上。
為讓白酒的生産環境有更精細的改善,他提出新建制曲車間,徹底改變了傳統的生産方式,形成制曲行業新的樣板和標杆,並獲得了發明專利。
他主持米香型白酒生産融合信息化技改項目,解決了傳統米香白酒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等弊端,産品出酒率提高了14%,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準。
洞藏是提高白酒品質的最佳途徑。覃建良帶領員工組成“藏洞探險隊”,在荊棘叢生的山區裏滿山搜尋,歷時3年建成13.3萬平方米、可藏酒5萬噸的丹泉恒溫恒濕天然藏酒洞,不僅創造了大世界基尼斯紀錄,也為洞藏酒賦予更多的品質、文化和品牌內涵。
數年來,覃建良開展課題攻關38項,形成成果38項。他主持的科技課題,通過了自治區科技廳的成果鑒定,改變了一些行家認為離開四川、貴州地域就無法生産出醬香型白酒好酒的提法,填補廣西區內高檔白酒的空白。他帶領團隊研發的丹泉系列76餘款新産品,成為廣西白酒市場的新亮點,被列入廣西技術創新新産品名錄。
讓酒香越傳越遠
作為廣西白酒行業內少有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覃建良一門心思希望把流傳千百年的釀酒技藝傳承下去,讓醇厚的酒香在悠長的時光中越傳越遠。為提升公司科技人員釀造技術的含金量,他舉辦了白酒釀造技術培訓班,在他的專業培訓和熏陶下,越來越多技術人員通過職稱認定,成為釀酒行業中的佼佼者。
他通過統一培訓和交流考察的方式深入廣西各白酒企業,推動廣西白酒行業的發展。在他的影響下,廣西釀酒協會成功舉辦了6期釀酒技能資格培訓班,98%的學員通過了考核取證。
“作為廣西酒行業的第一個‘廣西工匠’,我更想把好的工藝、好的技藝傳承下去,並不斷追求創新,讓我們的白酒更臻于完美。”覃建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