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離位不離線 流汗者留芳 ——永福探索激勵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幹事創業機制
廣西日報  2019-02-18 09:52:28

  本報記者 李 耿

  “現在是項目推著我們走,我們圍著項目幹,不努力不行啊。”從永福縣供銷社抽調到五里橋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指揮部的科級非領導幹部龍芝劍感慨道。這是永福縣科級非領導幹部進入重大項目臨時黨委後勤勉工作的一個鮮活事例。

  以前,在部分非領導職務幹部中存在“離位不謀事、在崗不在線”的不良現象。近年來,永福縣積極探索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管理,出臺《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管理辦法》,成立縣委重大項目臨時黨委,將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派駐到項目指揮部,有效提振他們擔當作為的“精氣神”。

  精準識人 讓能幹者謀事

  2月14日,永福鎮主任科員楊旗龍忙著整理材料,為節後的工作做準備。楊旗龍曾幹過多年副鎮長,群眾工作經驗豐富,2005年已轉為主任科員。按以往慣例,他早就可以“船到碼頭車到站”,但他還堅持在一線奮戰。他説:“還是想幹點事!”

  在永福縣,像楊旗龍這樣的幹部並不少。永福縣的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有200多名,佔全縣科級幹部總數的36.04%,其中,多數人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有的還擔任過部門一把手。

  “這些幹部能力強、專業精、經驗足、關係廣,放對了崗位,就會發揮很大作用。”永福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黃修解告訴記者,在選派幹部前,組織部門會精準分析個人能力、特點、身體狀況等信息,從中選拔出有豐富基層工作經驗、有幹事創業訴求和工作實績突出的3類幹部作為選派對象,並分別談話,了解其真實想法,加以鼓勵,再根據個人特點安排崗位。

  搭好平臺 讓有為者有位

  選對了人,還得搭好幹事創業的平臺。永福縣探索成立縣重大項目臨時黨委,由縣委直接領導,採取單獨建、聯合建等方式成立9個臨時黨支部,讓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在參與全縣中心工作時,能夠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總投資超1.26億元的縣城十字街舊城改造項目,拆遷工作難度大,進展慢。永福縣將重大項目第一臨時黨支部建到了施工一線,抽調熟悉這方面工作的科級非領導幹部參與進去。

  現年54歲的陳美繼是永福縣民政局科級非領導幹部,被抽調負責這項工作。他堅持到項目一線現場辦公,每天堅持跑工地,“啃”下了不少後勤保障工作的“硬骨頭”。

  據介紹,近年來,該縣建立和完善幹部“大數據”信息庫,把全縣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劃分為經濟工作、文書寫作、徵地拆遷、處糾維穩、黨建工作等7個類別,進行表格化數據管理。

  “這些年,我們‘量身定位’,將108名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先後抽調到全縣38個重大項目建設中去,力求做到人盡其才。”黃修解説。

  有效激勵 讓流汗者留芳

  “2017年我評上了先進,內心有股強烈的榮譽感。”該縣科級幹部呂雨淩説。

  呂雨淩幾年前轉為統戰部主任科員,後被抽調到項目指揮部,如果按照正常考核程式,長期不在本單位的他顯然很難評上先進,這樣既無法起到激勵作用,又難以科學評價他的工作成效。

  針對這種情況,永福縣創新考評管理模式,強化剛性約束,以實績定優劣,憑結果樹導向,採取一月一走訪、一季一交流、一年一評定的方式加強日常跟蹤督查,對抽調到重點工作、重大項目的改非人員劃出一定比例評優名額,表現突出並符合條件的還可提拔重用,對表現較差的予以批評處分,甚至免職或降職、降級使用。

  據介紹,在該縣2017年度科級幹部考核中,15名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被評為優秀,並選取其中一批業績突出的作為典型宣傳,營造了濃厚的幹事創業氛圍。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