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年南寧為民營企業精準融資1.4億元
南寧晚報  2019-03-04 10:00:45

  ■本報記者 廖欣

  民營經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近年來,南寧市多措並舉,著力解決企業反映突出的痛點、難點和堵點問題,為民營經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土壤。去年,南寧市累計登記各類市場主體64.65萬戶,同比增長25.80%。

  破解融資難題

  為民間資本提供多樣化融資服務

  融資難、融資貴是當前許多民營企業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今年2月,南寧市出臺了《南寧市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實施方案》,從放開市場準入、提升政務水準、改善金融服務、降低企業成本、推進政策落地等方面入手,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為推動首府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撐,用制度保障為非公經濟發展賦能。

  該方案中明確提出,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南寧市各類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和“兩台一會”作用,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投資鼓勵類産業目錄項目、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快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投資運營,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

  去年,南寧市組織開展政銀企對接活動17次,參與企業約200家,涉及金額超600億元。以南寧市工商聯為例,改變過去銀企座談會廣撒網、一窩蜂的做法,去年與金融機構召開了3次銀企座談會,通過與金融機構密切合作,全年為民營企業精準融資1.4億元,解決了許多企業的燃眉之急。會前廣發問卷,掌握了許多民營企業的基本情況和融資需求,並從中篩選出一批信譽良好、具有發展潛力的民營企業,優先作為銀企座談會的參會對象。通過會前做足“功課”,部分金融機構與參會的民營企業一拍即合,很快達成了貸款協議。

  簡政放權“落地”

  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隨著南寧市“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切實做到讓政府“瘦身”、為市場“騰位”、給企業“鬆綁”,取得了亮眼的成績,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去年,南寧市累計登記各類市場主體64.65萬戶,同比增長25.80%。其中,新增各類市場主體13.26萬戶,同比增長35.31%,平均每天新增市場主體363戶,市場主體存量和新增量穩居全區第一。

  企業開辦再加速。新辦企業在南寧市民中心僅需3個工作日(以內)即可完成企業登記、印章刻製、申領發票3項企業開辦手續。去年,南寧市持續推進深化改革升級,破除藩籬激發活力,南寧公共資産負債管理智慧雲平臺、“一事通辦”等改革成果走在全國、全區前列,不動産登記“24小時不打烊”南寧樣本在全國推廣,首府改革創新呈現新亮點。

  去年,南寧市已有943個事項辦理實現“最多跑一次”,“容缺受理”範圍擴大至30個部門476項政務服務事項,“全鏈條審批”新模式壓縮重復材料533項,施工許可證審批時限由37個工作日壓縮至5個。去年全年累計為企業降本減負約350億元。

  放開市場準入

  激發有效投資拓空間

  今年南寧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堅持“非禁即入”原則,放寬民間資本市場準入,加大養老服務市場、民間辦學、民辦體育等公共服務領域開放力度,鼓勵民間資本以獨資、合作、聯營、參股等方式投資建設公共服務事業項目。依法處理政府承諾不兌現問題,集中整治“新官不理舊賬”等失信行為,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根據《南寧市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實施方案》,今後南寧市將進一步放開民間投資市場準入。全面貫徹執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除國家法律法規規定明確禁止的行業和領域外,一律向民間資本平等開放,把“非禁即入”真正落到實處。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