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動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廣西日報  2019-03-07 08:51:21

  本報記者 藍 鋒  龔文穎

  生態興則文明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再次深刻闡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他強調,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謹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誨,廣西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堅持一手抓環境保護治理,一手抓生態經濟發展,不斷擦亮“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

  生態安全屏障越築越牢

  碧綠如帶的桂林漓江上,山水掩映間,漁夫穿梭在細雨淺霧裏,一幅唯美的水墨畫映入眼簾;玉林南流江玉東湖段,一江清水藍,兩岸百花艷,怡人景色引來眾多市民拍照發到朋友圈……

  廣西地處珠江上游,境內大小支流多數匯入珠江,佔珠江流域總面積的近一半,是維繫珠江下游,特別是粵港澳地區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廣西生態環境好不好,直接影響著珠江下游的粵港澳乃至祖國南疆廣闊區域。

  主動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自覺把生態文明建設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起來,是廣西代表委員們的共識。而全區幹群思想上的深刻變革,已然體現在行動上——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制度逐步建立,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省級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有序推進……廣西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不斷健全,表明瞭自治區黨委、政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心,也抓住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這個“牛鼻子”。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要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民盟廣西區委主委劉慕仁委員説。

  桂林市市長秦春成代表表示,桂林堅決摒棄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堅決摒棄高消耗、粗放式增長的“彎路”。近年來,國家和自治區出臺一系列法律法規,為保護漓江生態環境提供了法律依據;桂林認真落實河長制並成立漓江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統籌推進漓江的保護、利用和建設工作,同時在山體修復、污水治理等方面持續發力,力求實現“開發與保護相結合”。

  “這些年漓江水清了不少,白鷺也越來越多,水質比前些年好了很多。”對於漓江的改變,住在漓江邊上的村民陳徐文感觸深切。

  如今,在紅水河上,以前常見的連片網箱,已被徹底整治;邕江邊,以前直排入江的部分生活污水,已被逐漸完善的管網收集送往污水處理廠……

  全區動員、全民參與、全域治理、全面防控的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也收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讓人們感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以桂北南嶺山地森林生態屏障、桂西石漠化生態修復區、西江千里綠色走廊、廣西北部灣綠色生態屏障為骨架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正譜寫著新時代廣西生態優勢新篇章。

  生態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這是一場關乎民生福祉的深刻變革。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柳州,有著所有工業城市的通病——大氣嚴重污染。

  如今的柳州,青山環繞,綠水抱城,空氣清新,鮮花滿城。

  柳州的蝶變,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動實踐。

  八桂大地,一山一詩篇,一水一畫卷。我們欣喜地看到,廣西的天更藍了。2018年廣西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為91.6%,同比上升3.1個百分點。與2017年相比,全區環境空氣品質大幅改善。水更清了:2018年國家“水十條”考核,廣西區地表水優良率為96.2%,劣五類水體比例為零,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90.9%,設區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92.5%。山更綠了:森林覆蓋率、植被生態品質和改善程度位居全國前列。

  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廳長陳建軍代表説,我們一定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統籌好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做好廣西國土空間規劃佈局,進一步優化生産生態生活所需的空間,為綠色發展打牢基礎。

  “凡是河池生産的有色金屬,必須採取最嚴格的環保措施,採用最先進的工藝。”河池市市長唐雲舒委員表示,既要抓好工業,特別是有色金屬産業的轉型升級,又要大力發展高品質的生態經濟。

  “希望在國家支持下,廣西的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歐彥伶委員建議,進一步加大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並探索林業反哺生態建設機制。

  綠色發展導向越來越明

  作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生態是國定貧困縣上林縣最大的優勢。在此基礎上,上林建成國家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5個,發展農家樂、鄉村旅遊區130家,今年春節期間,引來近百萬人次遊客,旅遊總消費超10億元。

  擦亮生態“家底”,激活發展“一池春水”,上林的“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帶來了“金山銀山”。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綠色發展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上林正是依靠綠色發展,後勁更足了。

  賀州市市長林冠代表説,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岔山村的瀟賀古道,通過創新生態扶貧方式,積極探索生態鄉村建設,改變了以前貧窮、破舊面貌,成為了特色旅遊名鎮,變成了村民脫貧致富的“黃金街”。

  守住綠水青山,就能換來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堅持生態立區、生態惠民,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服務業,陸續出臺一系列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改革方案,使生態文明建設有了制度依據,通過綠色GDP考核推動了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實現“綠色轉型”,必將獲得“綠色增長”。廣西汽車集團建立汽車座艙數字化生産線,整體製造成本下降約20%;玉柴集團對數字化鑄造車間進行智慧化改造,營運成本下降20%以上,生産效率提升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南方有色集團以建設生態型産業示範基地為引導,創新環境治理技術,推進清潔化生産,成功實現轉型升級、逆勢增長,得到中央環保督察組的充分肯定。

  兩會上,廣西代表和委員們信心滿滿地表示,學習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我們必定能走出一條具有廣西特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