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就業崗位送到田間地頭
廣西日報  2019-03-14 09:46:27

  本報記者 莫 迪  實習生 梁耀文  通訊員 李志高

  3月10日7時多,天等縣都康鄉多信村貧困戶黃立志吃過早餐後,就騎著電單車趕到離家兩公路外的養牛扶貧車間喂牛。他的兒子則要步行到村頭的鞋面廠扶貧車間上班,兒媳則要到更遠的鑫達手套廠上班。

  同一天,天等縣進結鎮團樂村龍角屯的貧困戶趙天凱和妻子騎著一輛電單車,去鎮上的“扶貧車間小區”務工,趙天凱在電子廠幹活,妻子在內衣廠務工,兩家車間連在一起,兩人每天一起上下班。

  3年前,天等縣第一家村頭扶貧車間在都康鄉誕生,展現出勃勃生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點到面再連成線,形成規模化的示範帶,天等縣扶貧車間迅速發展。目前,縣內逐漸形成“縣城-都康-上映-把荷、縣城-馱堪-進結-進遠、縣城-天等鎮-龍茗-福新”3條村頭扶貧車間示範帶,把就業崗位送到田間地頭,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貧困人口以靈活就業方式進車間務工,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減少留守老人兒童3500多人。

  都康鄉作為村頭扶貧車間的發源地,充分利用外出務工創業人員多的特點,大力鼓勵支持其中的成功人士帶資金技術返鄉創辦村頭扶貧車間。3年來,全鄉圍繞“種養工貿遊”建立起來的村頭扶貧車間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形成有規模的村頭扶貧車間示範帶,吸納就業員工802人,其中貧困戶433人,員工每月的工資收入在1700-3500元之間,先後幫助全鄉貧困戶920戶4100多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由16.64%降至4.34%。

  從鑫達手套廠村頭扶貧示範點到伏德村村頭扶貧車間示範村,從永隆村洞口到上映仙橋,在不到20公里的公路沿線內,都康鄉建有村頭扶貧車間22間。“真正實現‘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貿則貿、宜遊則遊、宜工則工’,讓每個人都能選擇合適的工作,讓每個人都能通過自己的勞動增加收入。”都康鄉鄉長李鋒説。

  “為了讓扶貧車間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我們結合鄉村振興總目標,著力打造扶貧車間升級版,不斷放大扶貧車間效應,努力探索一條山區貧困縣鄉村振興的新路子。”天等縣委書記吳強道出村頭扶貧車間得以快速發展的“秘密”——“五著眼,五著力”:即著眼産業聚集,著力規模效應,加速車間“園區化”;著眼“三鏈同構”,著力精準扶貧,大力推進“産業化”;著眼轉型升級,著力品牌打造,不斷走向“高端化”;著眼東西合作,著力對口幫扶,竭盡全力“開放化”;著眼持續發展,著力內生動力,對標實現“規範化”。

  如今,天等的村頭扶貧車間已經形成“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帶富一方”的扶貧格局,在培植扶貧産業、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穩就業、增加村集體收入、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等方面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截至目前,該縣共創建扶貧車間291家,其中已認定114家,共帶動就業1萬人,其中5600多個貧困戶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人均年增收1.5萬元以上。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