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王”用山歌傳唱黨的方針政策。
用山歌傳唱黨的十九大精神。
本報記者 林雪娜
開欄語:
文化是民族之魂,傳承乃培根鑄魂。回顧新中國走過的70年曆程,獨具壯鄉魅力的民族文化在一代代人的傳承、創新中凝聚為民族之魂,彰顯強盛生命力與創造力,成為廣西一張張亮麗文化名片。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即日起,“花山”推出“70年·民族文化精粹”專欄,將視角投向八桂大地,關注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號,關注默默為民族文化作出貢獻的人們,以及民族文化與時俱進的精彩歷程。
“木棉開花紅似火,壯家兒女愛唱歌;歌唱偉大新時代,歌唱美麗新中國。”自古有“歌圩節”美譽的“壯族三月三”歡歌而來,山歌這棵民族文化之樹歷經歲月陶冶,如今茁壯成長、花香滿枝。
山歌唱了千百年,如今越唱越新鮮。今年,走過波瀾壯闊歷程的新中國迎來70華誕,來自八桂大地的山歌手在“壯族三月三”時節用獨具壯鄉特色的山歌唱響對祖國的由衷祝福。從遠古唱到當代,從愛情唱到主旋律。廣西美譽為“歌海”,全靠山歌唱不衰,一枝獨秀承遠古,歌滿青山情滿懷。
A
朗朗歌聲話變遷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舉國上下歡欣鼓舞。壯鄉山歌手唱道:“一九四九難忘懷,天安門上燈花開;毛主席來揮巨手,中國人民站起來。”
當年,柳州、河池一帶流傳著一首風趣的山歌:“一層露水一層霜,想起過去好淒涼;若還不來共産黨,谷黃餓死老親娘。”
20世紀50年代,東蘭人民充滿感恩之情唱道:“東方太陽紅又紅,感謝領袖毛澤東;社會主義好又好,黨的領導最成功。”
1958年初,壯鄉人民第一次迎接毛主席到來,激動的人們唱起山歌:“木棉花開朵朵紅,我們永跟毛澤東;道路越走越寬廣,南國處處沐春風。”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春風吹拂八桂大地,人們歡喜唱道:“改革開放大潮涌,城鄉舊貌換新顏;樓房起到茅草嶺,男女老少樂無邊。”
歌以咏志,言為心聲。廣西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山歌專業委員會主任覃祥周回味70年歌聲中的變遷時感慨道:“新中國成立70年來,壯鄉山歌好比一個時代標簽,獨具特色的風采無不折射時代的印記、人們時下的情懷,以及對美好生活的願景。”
多年來,曾獲“山歌王”稱號的覃祥周常奔走于田間地頭、市井巷陌,採擷、創作一系列反映百姓生活變遷、頌揚時代新貌的山歌,信手拈來,即興而唱:“難忘當年舊土房,夏日悶熱冬天凉;如今城裏住大廈,農村處處是樓房。”“民族團結山歌響,友誼花開滿園香;情深好比魚和水,同繪藍圖奔小康。”
改革開放40週年和自治區成立60週年之際,覃祥周激情澎湃唱道:“改革開放四十年,八桂大地換新顏;高樓大廈拔地起,麻雀難找舊屋檐。”“廣西自治六十年,壯鄉一片艷陽天;好比上樓吃甘蔗,步步登高節節甜。”
以歌傳情,以歌會友。覃祥周與同愛山歌的韋淑英結為連理,夫唱婦隨將山歌唱到泰國、馬來西亞、美國等地。覃祥周在給泰國學生講授壯族山歌魅力時,巧用山歌唱道:“露珠養葉水養根,泥土養花山養林;五穀雜糧養人類,千年山歌養人心。”引發當地學生對壯族山歌的濃厚興趣。
覃祥周説:“山歌具有撫慰人心靈、鼓舞人精神的力量。韋拔群用山歌唱出振奮軍心的英雄氣,劉三姐用山歌唱出勞動人民的精氣神,我們用山歌唱出新時代的主旋律。廣西山歌帶有歷史的印記,這是傳統山歌的時代味。”
B
即興創作廣傳唱
從劉三姐家鄉走出來的“山歌王”謝慶良,在20世紀80年代廣西民間山歌王大賽中,因唱小康民謠山歌而獲“小康山歌王”稱號。
謝慶良回憶當時情景時説:“改革開放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變化,如果還唱老掉牙的內容不僅脫離實際,群眾也不愛聽。”他用山歌描述當地民眾勤勞致富的事例:“改革開放政策優,承包到戶有奔頭;巧用科學搞種養,小康生活樂悠悠。”
“山歌是從土地上長出來的寶貝,種類多,曲調也多,歌詞千變萬化,且講究即興創作,而唱山歌最大的魅力就是即興編詞。”謝慶良認為,山歌受老百姓歡迎,很大一個特點是接地氣。山歌要想得到發展,必須跟上時代的發展。
“深奧道理不易懂,山歌一唱心裏明。”人們用山歌這把“金鑰匙”,敲開政策宣傳的厚門。“小康山歌王”也被各地請去“傳唱小康”。
承包到戶、科學種養、森林防火……謝慶良將各種政策揣進兜裏,足跡遍佈多個村寨。有一回,他到一個村子唱科學種養。由於他機智幽默,能現編現唱,吸引不少村民來觀看。有人向他請教種養問題,他便用別村的實踐成果唱道:“改革開放莫講窮,科學種養路路通;養蠶蠶繭像雞蛋,窮漢都能變富翁!”現場一片歡笑。
在謝慶良的“山歌詞典”裏,從黨的十六大到黨的十九大,他唱了上千首宣傳政策的山歌,內容涉及教育、道德、法規等方面。時政類山歌要弄懂、吃透,再用通俗易懂的山歌唱出來,不是輕而易舉之事。他説:“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讀材料,還要到村裏多觀察調研,力求準確傳達國家政策。”在編寫這些山歌時,他總是精益求精,反復修改,還摸索出“歌詞要大氣、體現時代精神,切口要落地,語言巧用生活化”的路子。
他傳唱科學發展觀:“綠色産業在發展,處處綠水配青山;巧用旅遊助經濟,依靠科學發展觀。”
他宣傳精準扶貧:“精準扶貧方針好,哥養烏雞有得撈;綠色食品打出口,靠妹網上幫推銷。”
“山歌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歌。不跟上時代節拍,就是井底之蛙。”他比喻道:“人種稻穀早揚花,我們田地才犁耙;天旱我也種甘蔗,曉得發芽不發芽。”
“現在我是老當益壯,還在學新政策編山歌。今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有好多地方跟我約寫歌詞了!”説這話時的謝慶良,正忙於“壯族三月三”一些山歌會,期盼著從中釀出佳句來。
C
與時俱進提精神
自20世紀八九十年代“山歌王”誕生以來,散落八桂大地的歌王們成了弘揚和傳承山歌文化的主力軍。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也帶動廣大群眾用山歌唱響主旋律。
“廣西歌海浪滔滔,八桂大地起歌潮;宣傳學習十九大,壯鄉兒女熱情高。”黨的十九大召開後,壯鄉兒女用特有的山歌形式掀起一陣陣學習熱潮,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
“天空飛來七彩霞,盛會傳遍千萬家;新的時代新思想,指引振興大中華。”
“梅花靠雪才芳香,寶刀鋒利靠好鋼;實現復興中國夢,創新理論來領航。”
“只是空談沒有用,漏桶裝水照樣空;埋頭苦幹加把勁,經濟建設不能松。”
“筍子靠竹竹靠坡,鳥靠青山魚靠河;互信共贏互平等,‘一帶一路’好處多。”
一首首山歌凝聚振奮精神,寄語蓬勃時代。有關部門攜手“山歌王”編撰出版了《頌歌獻給新時代》《山歌唱響新時代》《歌唱黨的十九大》等山歌範本。“新時代講習所”有了山歌傳唱之音,各類宣講臺、歌臺上有了山歌唱理論的生動場景。
2017年10月,廣西文聯、廣西民間文藝家協會舉辦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山歌會,邀請來自廣西各地的“山歌王”和南寧市民以對歌等方式詮釋黨的十九大報告亮點,寓教于樂的學習宣傳方式,讓市民對黨的十九大精神有了更生動的理解。
節慶有歌臺,網上有歌圩。與時俱進的覃祥周,手機裏更是有了多個山歌群。他常把即興編成的山歌放到群裏,廣為傳播。在宣傳中國夢時,他簡明扼要編寫道:“中國夢裏有三項,一是國家要富強,二是民族振興好,三是人民幸福長。”群裏有位縣級宣傳員看了覺得朗朗上口,立即借用進行宣傳。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重要題詞精神時,他寫道:“習總書記來指點,幹群力量有源泉;壯美廣西建設好,復興夢想共團圓。”
對於用網絡傳唱山歌,覃祥周總結出5個字“活、多、快、好、省”,“它打破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鮮活、多樣、快捷,省時省力……”正接受採訪時,他所在的廣西山歌學會群馬上跳出一首新山歌:“米養人來歌養神,山歌更是民族魂;新中國迎七十載,美妙歌聲響入雲。”
“朝來夕去幾千年,山歌像水流成川;春去秋來花不斷,好歌傳唱到今天。”山歌,是時代的號角,是人民群眾的精神食糧。廣西各族人民的山歌,正在匯入多姿多彩的文藝百花園,唱響偉大的新時代!
(本文配圖均為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