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經驗交流會集思廣益,為脫貧攻堅出點子、支招數。 本報記者尹海明 攝
在交流會現場舉行的扶貧農産品展示推介會上,各村展示自己帶來的各色農産品。 (郭超前 攝)
告別傳統的會議室,把會場搬進村民家……3月27日,一場接地氣的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經驗交流會,在江南區同江村三江坡的致富帶頭人家裏舉行。
談經驗、出點子、支招數……南寧市上屆優秀第一書記代表和現任第一書記代表以及企業、合作社代表齊聚一堂,就開展脫貧攻堅過程中産業扶貧、致富帶頭人培育、“兩委”建設等重點熱點難點問題,面對面交流好經驗、好做法,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動力。
關於産業脫貧
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産業
鄉村旅遊已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脫貧攻堅的“突擊隊”、生態産業的“排頭兵”。
江南區江西鎮同江村三江坡不僅是左江、右江、邕江的交匯處,還有鎮江樓、漢代建築遺址、古戰場等珍貴建築,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同江村曾在2015年被列為貧困村,在第一書記、村“兩委”領導班子和致富帶頭人的共同努力下,該村大力發展香蔥産業,規劃發展文化旅遊産業,于2016年成功摘帽。去年該村香蔥産量超過百萬斤,三江坡香蔥名聲在外。
這一成果離不開該村致富帶頭人蔡壽熙的努力,蔡壽熙表示,三江坡有好水源,因此能種出優質的香蔥,今後要繼續發展優質香蔥種植,讓全國各地的朋友都能品嘗到三江坡香蔥的美味,帶領村民們共同發展致富。
同江村第一書記李粵玲也表示,要繼續加強合作,把香蔥合作社發展壯大,流轉周邊更多的土地,通過發展産業帶動村民致富。
關於基層黨建
將黨建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
抓好黨建促扶貧,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如何通過有效的辦法將黨建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充分發揮黨建在脫貧攻堅中的強大作用?”紅陽村第一書記蔣鐵滔問道。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給錢給物,不如建一個好支部。發揮頭雁效應,支部強起來了,所有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我認為可以從幾個方面解決這個問題。”曾任武鳴區府城鎮四明村第一書記的藍迅把他的經驗傾囊相授:一是加強學習培訓,切實把中央關於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相關政策文件精神弄懂、吃透;二是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把脫貧攻堅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三是教育和引導老黨員加強學習,了解全國其他地區的好經驗、好做法;四是把脫貧攻堅工作的成效與農村黨支部、黨員的星級評定緊密結合起來,獎勤罰懶,表彰和激勵先進。
曾任馬山縣喬利鄉東良村第一書記的梁基明建議,引導村幹部利用這場攻堅戰帶來的歷史機遇,找商家、抓項目、搞投資,帶領村民群眾富起來。同時大力培育年輕村幹部,利用村“兩委”班子換屆等時機把想幹事、能幹事的在外務工青年、復退軍人、大學生吸收到“兩委”班子中來,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把帶領村民致富的接力棒傳遞下去,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
關於易地搬遷
樹立“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理念
南寧市有的貧困村生存條件惡劣、土地貧瘠,通水通電通路成本高,貧困人口很難實現就地脫貧,需要實施易地搬遷。馬山、上林、隆安3縣都有不同規模的易地搬遷任務。
馬裡村是上林縣整屯搬遷的試點村,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摘帽的主要措施。2018年全村共有38戶119人參與搬遷安置,33戶114人領到新房鑰匙。如何解決他們今後的就業和生活問題,成為馬裡村第一書記韋可偉的困惑。
對此,隆安縣南圩鎮鑾正村第一書記田軼出來“支招”,他認為第一書記要樹立“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理念,主動聯繫後盾單位、駐村企業、親朋好友等,最大限度地解決貧困戶就業的問題;通過打造扶貧車間、動員愛心單位、建立家庭農場等方式,讓有勞動能力及半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員就近就業,增加收入;通過幫扶幹部走訪、三方見面會、組織參觀等方式,改變搬遷戶的生活習慣,使他們逐步適應“城裏”的生活;跟蹤落實相關政策,確保搬得出來,住得下去,生活有保障。
關於激發內生動力
推動“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
俗話説得好,“坐吃山也空”。有的第一書記在工作中發現,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幹部幹、群眾看的問題比較突出。
“只憑救濟簡單改變村容村貌,沒有內在活力和致富帶頭人,即使脫貧摘帽了遲早也會返貧。要打贏脫貧攻堅站,就需要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讓群眾真正成為脫貧攻堅的主體。”藍迅坦言。
藍迅認為,首先要解決思想認識上的問題,讓群眾充分認識到脫貧是為了自己、為了家人過上幸福日子。其次,要學習掌握組織群眾、發動群眾的本領。再次,導向也很重要。要讓群眾真切感受到幹部投身脫貧攻堅是實實在在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而不只是為了工作,更不是為了政績。
藍迅認為,脫貧攻堅不僅要解決貧困村脫貧摘帽、貧困戶脫貧的問題,還要考慮後續發展的問題,最終實現自己能養活自己的目標。他表示,通過激發內生動力,調動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積極性,杜絕“等靠要”的思想,推動“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扶貧先扶志。要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如完善村規民約、分析尋找貧困戶的需求點、激發貧困戶的興奮點。
本報記者尹海明
見習記者周粹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