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召開的2019年廣西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備受矚目。此次,廣西科學技術獎實行“三評”的評審制度,項目經過網絡初評、行業復評、獎勵委員會終評,評出2018年度廣西科學技術獎獎勵項目為148項。其中科學技術特別貢獻類2項、自然科學類23項、技術發明類15項、科學技術進步類108項。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個人類特別貢獻類特等獎項目為廣西首次設立。
首設個人類特別貢獻類特等獎
據介紹,廣西科技此次評獎優化了獎類設置,除科學技術特別貢獻類、自然科學類、技術發明類、科技進步類等四大獎類外,首次設立了個人類特別貢獻類特等獎項。同時實行由專家學者、組織機構、相關部門提名的制度和“三評四公示雙回避”制度,優化了評審專家結構,實行區內外專家結合,2018年共聘請評審專家518名,其中區外專家428名,佔82.6%,比2017年59.18%的比例有大幅提高,有利於提升評審的客觀公正、科學準確和權威。
記者還了解到,此次評獎更加突出獎勵導向,突出支撐産業高品質發展,促進傳統優勢産業、先進製造業、信息技術、互聯網經濟、高性能新材料、生態環保産業、優勢特色農業、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大健康産業等創新名片的打造;突出“前端聚焦、中間協同,後端轉化”,更加聚焦技術瓶頸,強化産學研合作,加快成果轉移轉化;突出企業創新主體,企業牽頭和參與的獎勵項目比例進一步提高;突出人才培養,激發科研人員科技創新積極性。突出反對“四唯”,注重標誌性成果的品質、貢獻、影響,突出品德、能力、業績。
産學研增強 工業領域成“大戶”
據介紹,148個獎勵項目的1176名完成人員中,博士學位有353人,佔全部獲獎人員的30%,比2017年度增加17人;具有副高職稱以上的獲獎人員為768人,佔65.4%,比2017年度增加32人。
在148個獎勵項目中,大專院校牽頭的有51項,佔34.4%;企業牽頭的39項,佔26.4%;科研機構牽頭的30項,佔20.3%;醫療機構牽頭的14項,佔9.4%;其他事業單位牽頭的13項,佔8.8%;個人類1項,佔0.7%。企業牽頭和參與的獎勵項目有74項,佔50.0%,比2017年度提高4.1%,反映出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提高,産學研合作逐步加強。
在148個獎勵項目中,工業項目55項,佔37.2%;農業項目33項,佔22.3%;社會發展37項,佔25.0%;基礎理論研究23項,佔15.5%。工業領域繼續成為獎勵大戶,體現了科技獎勵對工業高品質發展的支撐作用,同時工業、農業、社會發展和基礎研究協調發展。
科技支撐産業創新發展顯著增強
據悉,獲獎勵的148個項目技術成果得到了廣泛推廣應用,效益明顯,反映了科技獎勵工作對産業創新發展支撐作用的增強。數據顯示,2015—2017年,148個獎勵項目完成單位實現新增銷售收入739.8億元,新增利潤76.7億元,新增稅收152.1億元,創匯0.5億美元,節支總額26.2億元。新增銷售收入和新增利潤分別是2017年獲獎項目的2.3倍和1.68倍。技術應用單位實現新增銷售收入633.4億元,新增利潤144.5億元,新增稅收49.9億元,創匯23.4億美元,節支總額75.9億元。
獎勵的148個獎勵項目中,有104個項目獲得專利授權,共計536件,其中發明專利333件、實用新型189件、外觀設計14件。獲得專利授權的項目數量和專利授權總數都比2017年度有提高,體現了獎勵項目品質和水準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