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貧車間”建村頭 群眾致富有盼頭
廣西日報  2019-04-18 13:09:51

  本報記者 蒙進煌 通訊員 藍艷青 陳慕堯

  近日,忻城縣遂意鄉瓊古村“扶貧車間”開業,一棟三層的居民樓房變成繁忙的電子秤加工車間,51名留守婦女和老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夢想。目前,遂意鄉已創辦電子秤組裝“扶貧車間”2個、家庭式小分廠11個,用較少投入構築了一道防止非貧困戶致貧和脫貧戶返貧的“截流閘”。

  創辦“扶貧車間”引進人才

  “只要我的生産線不斷,大家就一直有工作。”當天,在瓊古村扶貧車間,返鄉人才黃漢仁邊指導村民組裝電子秤,邊鼓勵村民樹立信心脫貧致富。

  2007年,黃漢仁高中還未畢業就到廣州打工。他邊打工,邊學技術,10年時間就把廠裏生産的10多種電子産品的技術掌握了,老闆十分讚賞他。

  10年後,黃漢仁回鄉探親,正值家鄉開展精準扶貧工作。黃漢仁響應鄉黨委的號召向公司申請在遂意鄉增設分廠,公司同意了。2018年,他又將分廠建成“扶貧車間”,規模不斷擴大。

  遂意鄉黨委書記蔣艷林説,創辦“扶貧車間”關鍵在引進返鄉人才。如今,該鄉“扶貧車間”得以發展壯大,返鄉人才黃漢仁發揮關鍵作用。

  減貧增收打好“組合拳”

  黃漢仁辦廠急需土地,鄉政府及時協調利用閒置的場地解決廠房用地,讓電子秤加工項目從家庭式小作坊的5條生産線擴大成工廠式車間14條生産線。現在,這個車間用工人數84人,吸納貧困戶66人就業,成為該鄉最大的“扶貧車間”。

  近日,遂意鄉瓊古村以忻城縣委、縣政府10萬元扶貧款為啟動資金,租用村民一棟400平方米的第二個“扶貧車間”便開始運行起來,第一批51名留守婦女和有勞動能力的老人被“激活”了。

  黃漢仁説,去年遂意鄉45個貧困戶參與電子秤加工組裝,最多的每月掙了近4000元。

  瓊古村第一書記胥柳軍説,這種亦工亦農的用工形式,深受貧困戶、留守婦女和老年人的歡迎。

  讓“車間”可持續發展

  這兩年來,遂意鄉引進的電子秤加工組裝項目順利發展,産品合格率均達98%,這與當地堅持抓好技術培訓分不開。

  目前,該鄉創辦的扶貧車間生産的産品多為來料加工、來單加工,缺乏完整産業鏈,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因此,除了抓産品品質外,該鄉已意識到加大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品牌建設是扶貧車間發展方向。

  為了對標升級“扶貧車間”,該鄉還與廣州惠州開蒙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磋商,打算利用閒置的鄉糧所作為“扶貧車間”生産基地,建立起完整的生産線,生産人體健康秤、按摩器、嬰兒電子品等産品,直接銷往國外。

  創辦的“扶貧車間”,還將不限于加工車間,包括種養車間、養殖小區等多種方式,讓脫貧渠道越來越寬廣。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