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林興業:城鄉處處綠
廣西日報  2019-04-29 13:04:29

玉林興業:城鄉處處綠

興業縣城中心區域的香山公園綠樹掩映。

  林冬冬 何少鳳 文/圖

  4月19日,“廣西森林城市”系列稱號單位名單出爐,興業縣上榜“廣西森林縣城”系列。

  興業縣憑藉哪些優勢斬獲這一稱號?城區建設用地面積1143萬平方米,完成綠地總面積409.05萬平方米,綠地率35.78%,綠化覆蓋率38.3%,公園綠地面積117.18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1平方米……

  這一串數字,既是上榜理由,也是興業人建設美好家園的點滴記錄。

  “環境品質就是生活品質,保障環境就是保障民生。”帶著這樣的理念,興業縣站上了創建廣西森林縣城的起跑線。

  方向在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興業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創森”工作領導小組,將主要任務分解落實到各有關部門,整合部門力量形成最大向心力;同時,簽訂目標考核責任狀,讓各級幹部既增加壓力,又增添動力,自覺地把“造林就是造福,抓綠化就是抓發展、抓民生”的理念落實到行動之中。

  內容是什麼?在創建工作中,興業縣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委託廣西林業勘測設計院編制興業縣縣城森林建設總體規劃,並根據規劃及時做好創建森林縣城實施方案,打造城區、近郊、村鎮綠化“三位一體”,經濟林、生態林、景觀林“三林共建”,路網、水網、農田林網“三網融合”,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三效合一”的發展模式。

  錢從哪來?通過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縣財政加大對森林建設的資金投入,增加林業在財政預算支出中的比重,確保自治區安排的財政性林業專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縣財政配套的林業工程資金按規定比例同步到位。同時,建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設立補償基金,按事權範圍分別納入財政預算;在園林綠化方面,縣財政從土地出讓金、縣城建設維護稅、配套費中劃出固定比例的園林綠化建設、管理專項資金。

  帶著建設森林縣城的使命,面對人民企盼的眼神,興業縣領導班子凝神聚力、精心謀劃、週密部署,一個個難題在創新推進中迎刃而解。

  家住興業縣城的盧樹孟,幾乎每天都要繞著東龍湖跑步、騎車。“從這個小縣城穿行,見證著森林與城市慢慢交融為一體,真是滿滿的獲得感。”盧樹孟道出了興業人民的心聲。

  近年來,興業縣把森林縣城建設與提高城市品位、優化人居環境品質緊密結合,大力打造森林生態景觀,為城市經濟快發展、大發展編織了一張綠色生態網,形成了“房在林中、城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生態格局。

  村屯綠化營造“一個村屯一座綠島”的生態美景。該縣積極推進和深入開展“美麗興業·宜居鄉村”和“綠滿八桂”等造林綠化建設活動。全縣共完成自治區級村屯綠化示範村90個,一般綠化村屯建設2300個;共栽植直徑3釐米以上、樹高2米以上的桂花、洋紫荊、黃槐、藍花楹、白蘭、風鈴木、秋楓等喬木24萬多株;並建設一批“生態鄉村”示範點,其中富陽村被授予廣西“森林村莊”稱號。

  通道綠化工程成流動的風景線。該縣完成興業大道綠化建設工程,新增道路綠化里程2.5公里;迎賓大道提質增綠里程2.6公里;境內鐵路沿線綠化工程綠化里程5.2公里。同時,加強境內各級公路通道兩邊宜林地的綠化建設,公路綠化率達到95.5%以上。自駕時,市民透過車窗就可領略到一個個流動的綠色景觀,感受出行的愜意。

  森林生態文化體系建設紮實推進。該縣合理選擇地塊和樹種,每年發動學校、機關單位、社會團體、社會群眾開展義務植樹。目前,高速公路興業段和石大省道旁建設了3個全民義務植樹基地,總面積20萬平方米。

  從理念引領到行動跟進,從頂層設計到基層落地,興業“創森”的每一步都紮實有力,帶來的“綠色福利”實實在在,市民看得見也摸得著。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