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桂林擦亮紅色旅遊品牌
廣西日報  2019-04-29 11:30:50

  本報記者 巫美橋紅

  4月21日,拎起一大袋青菜,興安縣白石鄉貧困戶蔣冬梅來到老山界紅色主題餐廳,和工友們一起操辦起待客食材。據該主題餐廳的創始人曾建華介紹,隨著桂林紅色旅遊的發展,餐廳每日接待近500人,年收入達500萬元,業務不斷壯大,村裏的貧困戶也到餐廳做工,吃起了“旅遊飯”。借著紅色旅遊的春風,蔣冬梅一個月增收2300元,預計今年脫貧。

  桂林市紅色旅遊協會的一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該市紅色旅遊共接待遊客539.8萬人次。“自2018年以來,桂林市紅色旅遊實現了井噴式增長,成為桂林旅遊的新引擎。”桂林市廣電與文化旅遊局黨組書記羅建章説。

  紅色旅遊的發展,有力帶動了當地交通運輸、住宿餐飲、商品銷售等第三産業發展,幫助百姓脫貧致富。4月15日,記者走進興安華江瑤族鄉高寨村,只見人字形道路平整寬闊,鱗次櫛比的瑤家民居點綴綠水青山間。過去,這裡是興安縣最窮的瑤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瑤民基本住在高山上,有的離山腳1000多米,全家連被子都沒有。”村支書潘金生説。1934年,紅軍長征經過華江瑤族鄉,留下了一段軍民魚水情的佳話。現在,該村成為紅色旅遊的熱點,村民依託自家房屋小院開辦起農家樂和民宿,人均年收入超2萬元。

  桂林是一片紅色熱土。1934年的湘江戰役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紅軍路、紅軍橋、紅軍墓、紅軍井……紅軍長征留下的足跡比比皆是,紅軍的英烈事跡口口相傳。為了讓桂林的紅色旅遊資源煥發光彩,桂林市委、市政府將“紅色文化”列為“尋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價值”戰略的重要內容,將湘江戰役舊址16個點打包申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組織編制湘江戰役舊址文物保護規劃,申請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各縣對湘江戰役舊址、紅軍活動遺址和烈士墓等進行了全面保護修繕……

  經過多年實踐發展,桂林探索出政府引導、協會推動的紅色旅遊發展模式。2018年3月,桂林市紅色旅遊協會揭牌。據了解,這是全國第一個設區市成立的紅色旅遊協會。協會成立後,通過充分考察調研,在桂林推出了4條紅色旅遊線路。

  2018年6月,桂林市紅色旅遊協會制定了《關於嚴格紅色旅遊線路市場推廣的告知書》,嚴格要求會員不能以低於成本價進行紅色旅遊産品市場銷售。“紅色旅遊本質是一種紅色文化教育,與傳統的旅行社安排吃住玩的業務不同。我們希望通過打造桂林的紅色旅遊品牌,改變現在旅行社的生存和經營格局,以高品質的主題教育取代原來的基礎觀光遊。”桂林市紅色旅遊協會會長戴東輝説。

  接下來,該市將著力推動成立西南五省紅色旅遊戰略聯盟,通過資源共享互通,走出一條紅色旅遊的“康莊大道”。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