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康 安
4月28日,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李光遠,在邕參加表彰大會後回到防城港“華龍一號”核電施工現場,立馬換上工裝走進4號核島核反應爐廠房,開始安全巡視。“外安全殼的混凝土不能拖,五一放假前必須澆上。”經過3天加班加點,反應堆廠房混凝土順利完成澆築。
37歲的李光遠與核電打了14年交道,從初出茅廬的大學生成長為業務嫺熟、獨當一面的核電行業管理人才。他曾獲評全國工程建設優秀項目經理、第八屆全國優秀建造師、廣西重點工程建設勞動和技能競賽優秀建設者、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深圳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他以高速度與大魄力推動“華龍一號”建設,為中國核電技術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14載核電路
2005年,從哈工大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的李光遠背著行囊奔赴深圳,進入中建電力建設有限公司,而後被派往嶺澳二期核電常規島項目建設團隊,從此與核電結下不解之緣。
“迅速積累核電站建設施工經驗,把自己培養成為專業化的核電人才”是李光遠當時的夢想。南方的酷熱並沒有讓他退卻,天氣再熱,他選擇和工人們一起揮汗如雨;搞不懂高精度汽機埋件如何加固,他就和工人師傅們一遍又一遍模擬試驗;不明白設備基礎移交的要求,他就一次次與安裝單位技術人員溝通……深夜,他還要挑燈夜戰編制技術加工單和各種方案。
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刻苦鑽研業務,李光遠從一名僅負責廠房技術方案的工作人員,慢慢成長為隊長、項目經理、公司副總經理,一步一個腳印實現著自己的夢想。
2016年5月,李光遠調到廣西防城港“華龍一號”核電項目,成為公司最年輕的、第一個承建雙核島項目的項目經理。
創新鑄造精品
“華龍一號”是由我國自主設計、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核電站工程既是中國建築首個“雙核島”核電土建工程,也將作為英國布拉德韋爾B核電項目的參考電站。
2016年中建電力廣西防城港核電項目建設之初,核級焊工僅有83人,遠遠不能滿足施工需求。為加快人才培養,李光遠主導成立了“華龍一號焊培學院”,把學校建在工地上,以“梯隊分級,培訓上崗”的方式脫産集中培訓,大大縮短了核級焊工培養週期,僅一年半時間,核級焊工達到304人,成功打造了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核電産業工人隊伍。
“我們不但要在技術上領先世界,更要在施工中創造品質和速度的奇跡。”李光遠説。在推動國內首次把BIM技術大規模應用到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核電站的建造過程中,他帶領團隊僅用3個月建成生産臨建區,制定分層澆築專項方案,6個月如期實現4號機組FCD(筏基澆築)的重大節點目標,這一速度在國內史無前例。
打好核電攻堅戰
3年來,面對各種挑戰,作為雙核島土建施工的負責人,李光遠帶領團隊研究與梳理施工的邏輯與順序、工法與技藝,與各方密切配合大力推動核電的土建施工適應新的技術路線。
“從1987年參建中國大陸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開始,中建電力幾代核電建設者的夢想都是能夠建設‘中國標準、中國製造、中國建造’的核電站,這一使命和夢想落在我和我的創新團隊肩上,我們必須全力以赴,把‘華龍一號’這件難事、大事做好、做精。”李光遠説。未來,將朝著今年完成4號機組核島穹頂吊裝、明年實現3號機組冷試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