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梧州訊 (記者/潘登 通訊員/陳可夫)春季造林時節,蒼梧縣梨埠鎮沙地村的1000多畝低效殘次林經過土地整治,陸續種上油茶樹苗。
一直以來,殘次低效低能林地的利用是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一道難題。去年11月,梧州市政府印發了《關於開展土地整治項目的實施意見(試行)》,由相關部門對全市耕地開墾後備資源進行調查,充分利用低效殘次林地、荒廢園林、荒山、荒地、灘塗等開展土地整治,確保該市耕地保有量不減少,並實現轄區耕地佔補平衡。
今年開始,梧州市結合自治區實施千萬畝油茶、千億元産業“雙千計劃”,出臺扶持政策,探索“土地整治+油茶産業”模式,沙地村就成為典型。該村古殿仙跡果蔬專業合作社將油茶林整體發包給市農投公司經營,農投公司支付租金和土地有收益後按總收益的10%支付給合作社。當地農戶可以通過土地入股獲得紅利,或以土地租金和收益分成獲得紅利。未來油茶樹進入盛産期後,畝産茶油30公斤以上,年均畝産值超過3000元,再加上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産業,可為當地增加可觀的集體收入。
“新造油茶林,要良種百分百;改造低産林,讓老樹發新枝。”梧州市林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胡洪潔説,該市按照自治區油茶産業“雙千計劃”實施方案,今年下達各縣(市、區)新造油茶林1萬畝,低産油茶林改造2萬畝的任務,落實市、縣兩級財政配套新造林每畝1000元、低産林改造每畝100元的補助資金,還聘請了廣西林科院等單位的專家成立油茶産業專家諮詢小組,為各級政府推廣種植油茶提供技術指導服務。
春季以來,該市完成油茶新造林面積7595畝,完成低産林改造1030畝,開展油茶培訓15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