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在就業扶貧車間工作。 (賓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賓陽縣委、縣政府在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和南寧市扶貧開發工作重大決策部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把創建“就業扶貧車間”作為就業扶貧工作有效載體,以“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為目標,建立“幫扶就業、技能脫貧、創業帶動”三位一體的就業扶貧工作體系,積極貫徹落實就業創業扶貧政策,鼓勵和激勵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把推進就業扶貧車間創建作為惠民工程,從根本上解決了貧困戶務工和顧家不能兼得的難題。
搭建貧困戶增收新平臺
2018年,賓陽縣共創建“就業扶貧車間”19個,包括種養型的專業合作扶貧車間,電子産品、工藝品加工等廠房式扶貧車間,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就業135人,每人每月收入1000—3000元不等,補貼企業3.7萬元,就業扶貧車間幫助貧困勞動力全年增收200萬元。
賓州鎮遠峰工藝品廠從事手工藝品加工和機械來料加工,該廠建立起就業扶貧車間後,共吸納12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就業,同時外包産品給10戶貧困戶,為他們購買商業保險,併為行動不便人員提供送貨上門和回收服務,給他們帶來極大便利,使貧困人員真正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既能兼顧家庭,又獲得不錯的收入,有效促進貧困人員增收脫貧。
據了解,賓陽縣通過出臺扶持政策,支持就業扶貧車間建設。鼓勵、支持農民工創業,扶持新型農民創業,鼓勵返鄉農民工進駐貧困村辦企業建設就業扶貧車間;採取“企業+車間+貧困戶”模式,將生産車間建在人口較為集中的村,讓貧困群眾就近上班;對既無法外出務工又沒有固定時間上班的貧困戶,在完成技能培訓後,把生産原料發放到他們手中,送訂單到戶,實行按件計薪,貧困戶自由支配時間,在家中進行“居家式”生産加工,讓“就業扶貧車間”真正成為貧困群眾穩定就業、持續增收的通道。
探索就業扶貧車間創建新模式
在推進就業扶貧車間創建工作中,賓陽縣立足本地實際,積極探索創建模式,先後創建19家就業扶貧車間,其中,園區企業到鎮村設立分廠、加工點1家;外出創業成功人士返鄉辦廠4家;利用本地資源優勢設立加工車間2家;居家手工靈活就業6家;“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6家。
據了解,賓陽縣聯合相關部門先後制定了《關於做好我縣就業扶貧車間建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通知》《賓陽縣就業扶貧車間參加工傷保險政策宣傳》等相關文件資料,明確每個鎮都要創建1個以上就業扶貧車間,深入開展就業創業指導服務,以産業發展促進就近就地就業、以就業服務助力穩定就業,充分保障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創業機會。
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作為一名黨員,黃軍昭深刻認識到黨員在脫貧攻堅戰中應承擔的使命和責任。在企業創辦過程中,他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一直把實現自身價值和貢獻社會結合起來,在企業獲得長足發展的同時幫助更多的貧困人員脫貧致富。黃軍昭説:“‘扶貧先扶志’,只有提高貧困人員自身競爭力,讓貧困人員對脫貧致富有信心,才能使貧困人員真正實現脫貧。”據悉,黃軍昭先後共安排6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進企業學習先進生産操作技術,通過技能“造血”,提高貧困人員就業技能,使貧困人員獲得一技之長,提高就業競爭力,真正實現脫貧致富。多年來,黃軍昭以公司的名義,拿出8萬多元,資助當地一些困難戶子女讀書,捐資慰問孤寡老人、留守兒童以及特困老黨員。
(劉清風 農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