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創新對廣西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2.4%
廣西日報  2019-05-20 15:57:49

  本報南寧訊 (記者/李新雄)今年4月,柳工CLG870H憑藉先進的技術不負眾望一舉拿下中國工程機械年度産品TOP50最高獎“金手指”大獎,這也是該産品自2017年上市以來,連續兩年斬獲大獎,短短兩年吸金超過2億元;

  南寧市神華振動時效技術研究所作為全國唯一專門從事亞共振時效技術研究的研究所,依靠全國領先的專利技術,兩年來産生經濟和社會效益近10億元……

  在科技創新支撐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征途上,廣西的步伐越走越穩健,2017年我區科技進步貢獻率(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2.4%,比上年提高1.85個百分點。

  下面一組數據可以更直觀地了解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獲得2018年度廣西科技進步獎的148個項目,在2015-2017年間為技術應用單位實現新增銷售收入633.4億元,新增利潤144.5億元,新增稅收49.9億元,創匯23.4億美元。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在全區省級領導和廳級主要負責同志專題研討班開班儀式上,把大力推進創新再提速作為解放思想的重要內容,提出要“堅持創新支撐産業高品質發展不動搖,堅持‘前端聚焦、中間協同、後端轉化’不動搖”,努力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自治區科技廳廳長曹坤華表示,科技創新不能停留在象牙塔和實驗室,要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切實解決“卡脖子”問題,用科技力量為經濟構築近期發展的支柱、夯實長期發展的基礎。

  為了讓科技創新更好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我區找準切入點、抓住關鍵點、聚焦發力點,打出組合拳:

  破立並舉,繪就一張確保創新落地的路線圖、時間表。出臺《廣西科技創新支撐産業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啟動實施“三百二千”科技創新工程,破解科研和産業發展“兩張皮”問題,抓好前中後三個環節:抓前端聚焦,由企業産業出題,高校和科研院所聚焦企業産業發展需求,圍繞企業産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攻關。抓中間協同,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構建研發聯合體或創新聯盟,全程深度參與。抓後端轉化,研究成果出來後,要直接運用到企業産業發展中去,實現科技成果及時轉化和産業化。力爭到2020年,全區科技創新水準在全國排名前移2-3位。

  真金白銀投入。每年12億元的創新驅動專項發展資金聚焦創新發展的關鍵瓶頸,打造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做強創新功能區和創新型企業,加快産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産業發展新動能。圍繞打造“九張創新發展名片”,2018年累計安排自治區本級財政科技計劃項目1794項,安排五大類科技計劃項目經費26.26億元,同比增長71.5%,圍繞支撐産業高品質發展資助的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經費達18.12億元,企業牽頭承擔的項目經費佔51%。

  靶向用藥,科技體制改革繼續向縱深破冰。深化科技項目管理改革,加快推進科技“三評”制度改革,大力推進科研院所改革,向改革要活力,以體制機制的“軟優勢”彌補資源不足的“硬短板”……

  鼓足幹勁抓落實。我區科技支撐産業轉型升級邁上新臺階,去年以來已突破重大技術40多項,獲批國家級創新平臺40多家,引育高層次人才和團隊43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64家,轉化重大科技成果360項。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