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東興“邊貿+”助力興邊富民
廣西日報  2019-05-22 09:33:22

  本報記者 張冠年 通訊員 謝 芳

  5月21日,東興邊民互市貿易區。中越界河北侖河上駁船來回往返,邊民搬運貨物,貨車穿梭……猶如一曲歡快的“協奏曲”。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邊民黃元海將9件從越方船隻卸下的海鮮打包、裝車、報檢後,用車子運出互市區。這一輪運輸,他賺了150多元。

  黃元海原是東興市東興鎮松柏村的貧困戶。在松柏村黨支部的幫助下,他到邊民互市貿易區務工,並加入邊民互助組做邊貿、跑運輸。去年,他僅勞務收入這一項就有2.65萬元,順利摘了“窮帽”。

  黃元海的脫貧,得益於當地“邊貿+互助組”的扶貧新模式。東興市市長陳建林稱之為“1+n20+1”模式,該模式的核心是充分利用國家給予邊民的“每人每天交易8000元貨物全免關稅和環節稅”的優惠政策,組建以1個黨支部為領航,n個邊民互助組,每組成員20人以上,每組吸納1名以上貧困人員的互助團體。

  “在互助組裏,邊民以‘抱團’形式從指定互市區(點)進口商品銷售給邊境地區加工企業,從而增加邊民特別是貧困戶的經營性收益,推動邊境貿易興邊富民。”陳建林説,截至目前,東興邊民互助組已發展至128個3300多人,其中貧困戶296人,帶動貧困戶年收入增加2.5萬元以上。

  東興市與越南山水相連,是我國與東盟唯一海陸相連的邊境口岸城市。在推進興邊富民行動中,該市充分利用沿邊開發開放政策特別是邊境貿易政策,積極開創“邊貿+互助組”“邊貿+金融”“邊貿+落地加工”“邊貿+電子商務”“邊貿+物流”等“邊貿+”扶貧新模式,直接帶動貧困戶就業1100多人,走出一條符合邊境地區實際的扶貧新路子,形成一批在全國邊境地區可複製推廣的經驗,推動邊境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據統計,去年該市邊民互市貿易進出口額達181.3億元,互市貿易日均交易6219人次、日均交易額4966萬元。

  在東興市江平工業園一家冷凍食品公司貨場,一輛輛冷鏈卡車正在緊張裝卸,幾個小時後,加工完成的冷凍海産品將運往世界各地,這家企業的生産原料中,有40%通過邊民互市貿易獲得。

  互市商品落地加工,是東興市推進興邊富民的特色産業之一。自2015年9月16日啟動互市商品落地加工工作以來,該市創新“邊貿+落地加工”扶貧模式,增加了邊民收入和就業崗位。目前,該市互市商品落地加工試點企業發展到30家,提供就業崗位4500個,促進“通道經濟”向“口岸經濟”轉型。

編輯:駱秋妤